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紫雲膏DIY可以更科學

(2012-12-22 04:21:28)
标签:

紫雲膏

紫草

當歸

杂谈

分类: 化妝品知識

http://s1/bmiddle/7f5bb970gd1629ab60f60&690

紫雲膏DIY可以更科學

 

在傳統的中醫藥皮膚外用品上(本來想寫藥膏,但是DIY不符合現在藥物管理的精神及標準,因此個人認為還是不以藥膏來稱謂會比較適當)紫雲膏是很熱門的一個產品,很多人會自己買中藥材及一些油脂蠟回家加工製作。

 

一般來說傳統的紫雲膏主要成份分別為:紫草、當歸、麻油及黃蠟,但有時候中醫師會再根據病患實際的病情或特殊情況增加幾味藥材。

 

以配方來解析這四種成份在產品內所扮演的腳色

1.     活性物>紫草、當歸

2.     溶劑及潤膚劑>麻油

3.     賦形劑>黃蠟(經過多方的資料查閱,紫雲膏藥方中所使用的黃蠟是指蜜蠟BEESWAX)

 

我在網路上隨機找了一些教人自行DIY紫雲膏的網頁,大多數的製作方法都是先將當歸與紫草洗淨切碎,之後加入麻油熬煮一段時間,至於時間應該要煮多久?則沒有一定的標準,從10分鐘到30分鐘都有人建議,因此就透過一些學術論文來找答案。

 

根據文獻顯示在紫草的萃取時『溫度在120~140℃,加熱時間控制在10~15分鐘,是比較有效率的萃取方式,而且溫度過高也不好,因為對有效活性物的萃取效率並沒有幫助。1,2

 

當然有些人會採用事先浸泡藥材的方式來處理,不過許多文獻顯示,還是以加熱萃取的效果較好。

 

在紫草的選擇上,以新疆軟紫草品質最佳,這是參考許多中國大陸的學術文獻的資料,主要還是以2005 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為依據。而紫草的有效化學成分主要分為兩大類,1.是脂溶性很強的萘醌類色素,主要包括紫草素及其衍生物;2.則是水溶性成分,主要以是多醣為主。

 

另外在當歸的活性物萃取上則以當歸揮發油及阿魏酸為主,從文獻上看以目前使用麻油來熬煮當歸的方式似乎不是很妥當,我認為對當歸揮發油萃取效率可能不高,且當歸揮發油也不容易保存,因此若將當歸採用水、乙醇或多元醇的方式來萃取的方式會比較好,因為這樣可以比較容易萃得阿魏酸。3,4

 

目前紫雲膏在製作時,當歸與紫草的取用量似乎沒有標準,甚至在這兩種藥材的使用的搭配上也沒有標準,不過以幾篇文獻的資料看來似乎都採用1:1的方式搭配居多。

 

經過簡單的介紹後,我認為目前大家的DIY的做法有下列的缺點:

1.     麻油的味道並不適合用來當成皮膚外用塗抹

2.     麻油容易氧化酸敗

3.     中藥的熬煮似乎未考慮到活性物的萃取效率及保存

4.     藥材的使用量沒有標準

5.     中藥材本身的衛生條件堪慮

6.     熬煮過後的萃取油內雜質太多

7.     質感油膩

 

 

對於DIY紫雲膏來說我認為可以改變一下做法

1.     將麻油以其它植物油脂來取代,建議採用氫化過之油脂,提升產品的穩定性及安全性。

2.     中藥自行熬煮的方式不但效率不好,也不夠科學,建議可以購買紫草萃取油及當歸萃取液來使用,當然最好是經過活性物鑑定分析的萃取產品。

3.     在紫草萃取油及當歸萃取液的使用量,則可以依照製造商的建議添加使用。

4.     以DIY常用的簡易型乳化劑來製作成親水性的乳液或乳霜來使用,這樣可以提升使用的舒適性。

 

此外對於坊間對紫雲膏的療效宣稱,我認為可能都渲染過度了,基本上你可以把紫雲膏當成是護膚品或舒緩皮膚不適的產品來使用,對於燒燙傷或其它外傷等,還是接受正統醫療比較恰當。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看法來跟大家分享,沒有對錯

 

 

 

 

 

參考資料:

1.      紫雲膏製備方法之研究;石秀琪;中國醫藥學院 1997 碩論

2.      紫草油膏中的化學成分研究;郭紅軍、孔煥宇、馬長華;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中國中醫研究院;時珍國醫國藥 2006年 第17卷 第2期

3.      當歸提取物抗皮膚衰老及美白功效體外實驗研究;高瑞英、党志、鄒穎楠、傅中;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廣東省中藥研究所、華南理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時珍國醫國藥 2010年 第21卷 第4期

4.      當歸揮發油研究新進展;杜俊蓉、白 波、餘 彥、汪程遠、錢忠明;香港理工大學 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四川大學 華西藥學院;首都醫科大學藥學院;中國中藥雜誌 第30卷 第18期 2005年 9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