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希望大家都健康,无疾而终。
目前看到的最理性的评论:民众对现代医学似乎有种盲目的技术崇拜,觉得去医院花了钱医生就应该能治好病,没治好都是医生的问题,要么水平差要么不负责。但实际上医学知识太过庞杂,一个资深的医生也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病例都见过,更不要说不可能每个医生都极富经验。更为重要但往往被有意无意忘却的是,医学根本没发达到这种程度,很多病没法治,能治的也不一定有确定的诊疗方案,治疗效果也因人而异。这种从希望到失望的两个极端间的落差,往往是患者不满的来源,尤其在这各阶层信任度极低的国家里,没治好病时,怀疑、愤怒是最直接的第一反应。
我们的国家有巨额的财政收入,但很少承担公共医疗上的投入义务,又因贫富差距巨大必须强行压低诊疗价格以覆盖底层民众,这使得医疗资源极为紧缺,医生忙得团团转,客观上降低了服务质量,甚至提高了误诊的概率。对患者来说,国家投入、医疗制度太遥远了,有事只能找医院医生讨说法。
更为迷惑人的是,国家一直不忘宣传医生是白衣天使、道德楷模,实际上这是变相的道德绑架,真正意图是期望通过牺牲医生这个群体,在其低投入下仍能满足巨大的医疗需求,避免社会矛盾的激化。但低投入的事实让医院医生陷入以药养医的尴尬境地,民众将对国家医疗体系的抱怨直接宣泄在医生头上也就没有了任何心理负担。医院和医生不仅承担了这个环境、健康恶化的国家的沉重医疗责任,还有效地充当了民众的出气筒,政府的替罪羊。
所以即使有医闹打砸抢,有极端患者伤医泄愤,有医生被无辜杀害,对于国家维稳这第一要务来说,这些都是小事,甚至某种程度上是“好事”:民众有了宣泄的窗口,被宣泄的又不是政府,而是不会造成什么社会麻烦的乖乖的医生群体,这事甚好,只需听之任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切又恢复和谐。至于医生有什么委屈,自己内部消化吧,大不了你自己辞职,这社会底层民众有的是,医生还不是最底层的,不愁没人来当。至于整体医疗水平是否会下降,又没有具体考核指标,谁会操心呢。
温岭医院的事件看似是一个极端患者的意外事件,但背后的逻辑与以往的伤医事件别无二致。唯一欣喜的是,我们终于看到了这么多医生组织起来表达愤怒,但同时让人更悲哀无望的是,表达愤怒,却连具体的愤怒对象都找不到,表达诉求,却连诉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向谁诉求,都是模糊不清的。巨大的愤怒像重拳打在一堆棉花之上,没有着力点也没有任何回馈。医生成了最孤独无助的一个群体。
如果万幸这事成为推动医疗改革的一个契机,或许我们还有所希望。但如果只是轰轰烈烈集体诉苦一场,可能很快淹没在众多其他社会热点事件中,若真是这样,大家的心会越来越冷,医患矛盾陷入恶性循环,所有人都是输家。
医生和患者不应是敌人,而应是共同面对病痛的战友,虽然现下这对战友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常有嫌隙,但至少枪口不能对错了方向。关心医生,也是关心将来难免会成为患者的自己。
在这当口,即使你不能做到声援医生,也请不要逞口舌之快发表伤医言论,继续在医生的伤口上撒盐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医生是这么悲催的,这是我们所有人的不幸,真的。
前一篇:2013-10-14 13:58
后一篇:2013-11-02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