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雅兵艺术简介
(2017-09-28 17:36:25)
标签:
诗书画印艺术大家传统文化 |
分类: 原创文章 |
霍雅兵艺术简介
个人简介
霍雅兵,又名亚兵,别署一默、清溪雅斋,1972年生,甘肃天水人。
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甘肃省书法协会理事
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篆书专业委员会委员
创新不离古,汲古以养今。霍雅兵转益多师,入古出新,自具风神。其才力富赡,学理洞达,诗、书、画、印兼善,在当代中青年书画家中尤为难得。其书法各体皆能,尤精于篆隶、行楷。其篆书以邓石如为基,上追三代金文,融合三代金文笔意,取其高古浑穆,笔力沉雄,古气奕奕,下涉明清诸家,汲其精劲朴茂,峻逸简雅,有当代“邓石如”之美誉;其行书以颜为骨,揉合六代写经质朴之风,不求狂怪,于平淡中见真淳;
以古为师,以古为雅,以醇厚为本,以恣肆宏阔为任,求索与坚守近三十年,逐步形成了自己遒逸古雅、古厚醇和、朴茂精进、雄健苍茫的艺术风格。其作品无不渗透着“清、远、简、静”的丰富诗性意象和美学特质。被誉为遒逸古雅、诗书画印四绝合璧的全才艺术家。
创作选集:
《霍雅兵书画选集》
《霍雅兵拟古山水册》
《霍雅兵书法册页》
《霍雅兵专题作品》等
全国首届篆书展;
“邓石如”奖全国书法作品展;
第三届中国西部书法展;
“瘗鹤铭”奖全国书法展;
全国第二届篆书展;
“古河州”杯全国书法作品展;
“翰墨薪传”文汇—宣城杯全国书法大赛;
“丝路风情”全国书画作品邀请展;
中国敦煌国际艺术节-首届”张芝奖“书法大展;
中书协西部教育基地晋京展;
中书协西部教育基地成立十周年特邀展;
甘肃省中青年书法名家邀请展;
甘肃省第三届新人新作展;
甘肃省第三届临帖展等十余次展览;
2009年作品被《书法报》评为“年度佳作奖”;
2013年4月作品被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李刚田篆书讲座作为当代篆书代表作予以展示介绍。
2015年诗书作品入编《虎啸龙吟.....诗唱合集》;
书画作品及理论著述多次在书法报、美术报等专业媒体发表。
书画多幅作品被天水博物馆、文史馆收藏;大量作品被各艺术机构、收藏家、企业家典藏。
2016年应邀参加中华诗词研究院在恭王府举办的“毕业季·诗歌季”文化活动颁奖典礼暨诗词雅集上,其书画作品被予以展示和收藏。
业界评价:
近三十年沉潜,着力篆籀 ,真正从根源上入手,在同辈之中并不多见,为书法和绘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且诗文皆能曲尽其意,亦属难得。
邱振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与绘画研究中心主任):
着眼长远又对传统咬得紧,期望有更好的成绩。
陈忠康(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当代帖学代表人物,著名书法家):
亚兵同学,扎根传统,精于笔法,诸体皆能,立足书法,倾心画事,必然大有作为。
胡裔涛(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
霍亚兵书法五体兼善,书画印并长,其全面的艺术修养在西北青年书画群体里颇为难得。其书法多倾心篆隶,无流行浮华之弊,写的古茂沉厚,文雅中见雄强,这和他西北人低调谦和的性格颇为相合。行草易于流滑而难于深沉,他对篆隶书的深入,有意无意间滋养着他的行草书,洋洋洒洒,畅达深沉,饶有趣味。其绘画人物、山水、花鸟皆善,重在对写意精神的领悟,笔墨淋漓,既见传统功力,又见洒脱性情。假以时日,随着学养的不断加强,对传统经典的不断深入,以他勤奋务实的性格,和他在书画印方面的卓然才情,相信霍亚兵定能够在书画艺术领域结出丰硕果实。
李广志(中国书协会员,广州市天河区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亚兵兄白净而斯文,举手投足之间有翩翩君子之风。其书法以篆隶为主,兼通丹青,均以雅致见长,得益于其长期浸淫于传统经史的研读与学习,这种写法或不能夺人耳目,然却质朴淳厚,耐品耐读。假以时日,亚兵兄的艺术当如醇酒,愈陈愈香!
李炳筑(中书协会员,青海省书协副主席):
甘肃多书画俊才,或精于画,或名于书,兼二妙秀于林者,亚兵也。亚兵之画,造型准确,姿态优美,意境高远,风骨峻拔,俨然君子之风;其书真草行隶,样样俱佳,其篆书能出之无意而妙,尤佳。篆本高古,须精六书,明字源,于三代金文龟骨册简广泛涉猎,方可入其堂奥,立其根本。亚兵兄于经史小学,用力尤深,故其下笔有源,质朴天然,置之当代,尤为难得!今亚兵兄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蒙当代诸名公点拨,其书画创作如鱼得水,必当再开新境。
兰辉耀(哲学博士):
亚兵仁兄,作书自然,绘画生动,治学精微,为人纯真,明理遂性,本立道生。
白云居士(学者,诗人,书法家):
从艺最难得者有两点:一曰禀赋才情,二曰坚守勤奋。霍雅兵先生,儒雅之士也,幼受庭训,诗文书画,博涉多优,皆能曲尽其妙。尤于书法一道,积数十年之功,浸淫传统,从篆书入手,立身完白,并由此上窥三代吉金,下涉明清诸家,不慕名利,不随时风,以古为雅,以醇为本,逐步形成了自己古厚精劲,雄健苍茫的书风,并得到了当代艺术界诸多权威的肯定和好评。其篆书以邓石如为基,融合三代金文笔意,笔力沉雄,古气奕奕,精劲朴茂,峻逸简雅,有“当代邓石如”之美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