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审辩式教学【之九】
(2019-04-09 22:54:59)
标签:
教育 |
审辩式教学【之九】
周宏
[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审辩式教学·周宏历史教学工作室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135829792]
九、 审辩式教学是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优选路径
请阅读下列材料: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的价值的集中体现,使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在“课程目标”中有如下表述:
唯物史观:“应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时空观念:“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将……”
史料实证:“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历史解释:“能够客观评判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家国情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向:现实)
你在这样的表述中看到了什么?目前,落实新课标,按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组织教学与评价已成为教学研究的热点。从已发表的系列文章来看,关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将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分别落实在教学中的成果,远多于聚焦育人方面的成果。然而当我们仔细研读以上文字时就会发现,新课标已明白地表达了其核心追求:育人。
本次课改的核心是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课程角度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的价值的集中体现”。回答了“历史学科为何会存在于中学课表?”这一根本性问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为主线,展现历史演进的基本过程以及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文明成果,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为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一、审辩式教学的价值目标与新课标完全契合
审辩式教学是将审辩式思维贯穿于学科教学、学科育人方方面面包含3环节10要点的可执行的教育模式。作为心理学研究成果,审辩式思维有助于学生发现并解决现实问题,有利于国家育人目标的实现。
在备课环节,审辩式教学强调的是:
l
l
l
可以说,新课标所表述的育人目标构成了审辩式教学视角下教学活动的起点与基点,从而保证了真正的审辩式教学就是落实新课标育人目标的教学。
二、 审辩式教学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要求完好地体现在了操作过程之中。
审辩式教学认为任何历史的结论总是建立在相应的史学“范式”基础上关于历史的一种解释,因此旗帜鲜明地坚持唯物史观这一科学的历史观,并自觉地以科学而非教条的方式将唯物史观作为看待历史发展的理论依据。这保证了审辩式教学所强调的追问与论证都能沿着科学的方向推进。就唯物史观本身而论,对其最好的坚持就是以唯物史观所揭示出来的科学认识来看待其自身,审辩式教学正是在这一层面上排斥了一切对唯物史观的教条式运用,从而坚守着这一科学理论的精髓。[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审辩式教学·周宏历史教学工作室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135829792]
审辩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所坚持的“知识铺路、追问激疑、搜证求解、缘据立论”是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操作性表述。审辩式教学将历史知识的教学作为基础,就是要求学生们将历史还原到其特定的时空。知识是基础,是载体,是追问的起点。追问、搜集证据、基于证据的论证,建立在对史料的认知、分析之上。凡有历史结论则必有史料支撑,这样的认识为学生打开了追问的门户,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明白所有结论都是对史实基于一定立场的解释,当证据发生变化时,修正结论便是合理且必须的选择。这样的教学传递给学生的并不仅仅是方法,更重要的是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对不明白的事物进行理性探究的人格倾向。
【待续】
[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审辩式教学·周宏历史教学工作室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135829792]
【期待您的留言与提问,您的追问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