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兰花》赏析

标签:
绘画评论文化 |
分类: 评论 |
http://s6/mw690/7f4d4bdcgd7282e3d50e5&690
“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这是清代画家李方膺题画梅花的名句。画花卉不写全株,只选择其中一枝或若干小枝入画,是谓折枝。中唐至晚唐之际,边鸾已开始画折枝构图,“作折枝花,亦曲尽其妙”,滕昌祐“为折枝花果,谓之丹青”。五代时期到宋代,折枝已成为花鸟画常见的构图形式,如赵昌“作折枝极有生意”,苏东坡的名句“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即出自《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明清之际画折枝尤其盛行,扇面册页等花卉小品,往往以简单折枝经营构图,有以少胜多之妙。折枝小品本来幅面就不大,描绘的对象也不复杂,作精到的刻画往往能小中见大,耐人寻味,而大笔挥洒,则很容易流于空疏简单。但正所谓因难见好,齐白石笔下的折枝常常寥寥数笔而风神振发,一则妙于剪裁,二则功夫老到,故能简而有味。这幅水墨兰花可谓简括至极,但苍润兼施,雄秀映发,极尽变化之能事,兼之笔力扛鼎,故能生气满纸,殊耐咀嚼。
前一篇:吴昌硕《临石鼓文》赏析
后一篇:张大千《鱼乐图》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