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邂逅小慧

(2012-06-15 11:19:50)
标签:

王小慧

云门舞集

潘雨廷

情感

分类: 感怀回忆

邂 逅 小 慧

 

 

“嗨,小慧!”

当我刚走进襄阳路服装市场的门口,就看见王小慧在一边打电话。一如我两天前在云门舞集的“竹梦”首演式上远远地看见她一样,一身黑色的衣服、裹在一条硕大的灰色披巾中。

“哎……”

看到她略带迷茫的眼神,我赶快自报家门。

将近20年了……

在她找回记忆的眼光里,开始充盈起当年的率真。

 

邂逅小慧

 

1984年,上海徐汇区复兴中路西康花园边一条僻静的弄堂里,中国著名的周易研究专家潘雨廷教授的家里,有一群带着各种不同背景的年轻人,每个星期自发地聚在潘老师家里,像一群私塾子弟,听潘老师讲气功、讲周易参同契、讲量子力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联系、讲庄子老子、讲道家典籍张伯端的《悟真篇》、讲诗经……

这是一段毫无功利、散淡纯粹的授业和求知的经历。

我是由一位朋友带进潘老师的家,小慧也是众多弟子中的一个。当时,她在同济念硕士,她的丈夫俞霖也许也是这其中的一个,但我从没有在潘老师家见过他。

 

我们到俞霖家,是在他们俩从新疆采风回来,约了几个朋友到他们家看他们在新疆拍的照片。那是在茂名路钜鹿路口的一条弄堂里的石库门房子,大门上挂着俞霖做的浮雕“吻”,带有建筑系学生浓重的艺术化的装饰气息。我们一群年轻人在俞霖父母宽厚的默许下,伴着俞霖妹妹俞红录制的美国影片《星球大战》的音乐,用幻灯机一张张看着俞霖和小慧在新疆拍摄的作品,俞霖一边放幻灯一边做解说,朋友们一边七嘴八舌地插嘴……

 

邂逅小慧

 

不久,小慧和俞霖一起去了德国,直到近两年她带着艺术大师的美誉重新出现在上海。我断断续续地从媒体上得知她的故事和行踪,但我一直没有与她重建联系。

直到两天前我远远地看见她、直到今天在这个世俗的服装市场门口不期而遇……

 

缓过神来的小慧告诉我,今天约了几个台湾朋友谈事情,但因为其他事情他们来不了了,另外有一个朋友也约在这里见面,但到现在还没有见到。

我是因为和耘分头办事情,约好了在这里碰头,但我早到了。原想,乘早到的工夫,看看我喜欢的几个小摊,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邂逅小慧……

 

“既然你也等她,我朋友也还没有来。要不你陪我逛逛市场?”

“好啊。”

 

她看上了一条披巾,桔黄色的,反反复复地试了半天,带着她特有的纯真神态询问老板最低价能给多少?老板笑了。而当我用上海话把价格砍到一半不到时,她高兴得像孩子一样又挑了一条大红色的。

“我没有时间逛商场,每次回来也都是匆匆忙忙的。”她带着略显歉意的神态反复对我说。“在德国也没有时间。朋友们都建议我增加一点身上的颜色,我身边都是黑的和灰的……”

 

当她看到中国风的桌上餐巾时,一下挑了好几个颜色的。还指着我对老板讲,他是你们上海人,他很会砍价的。她带着诚恳的神情问我在这市场里该如何讨价还价,在我告诉她应该按照老板开价的一半中的三分之二还价时。我解释了三遍,她还是似懂非懂,我只能无奈地放弃。

这似乎是一个基本不懂心机为何物的女人!

尽管如此,小慧还是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她已经在上海买了房子,可因为没有时间还没有装修,“所以我还不知道我的桌子是怎么样的呢,可这些餐巾就是我喜欢……”

 

我告诉小慧,潘老师已经去世了。她马上接口说,不知潘师母还好吗?我默然,因为我无法回答她……

1989年,我人生再遇劫难,被迫归队于“坐家协会”。1990年有当初一起听潘老师课的朋友辗转找到我,说潘老师中风了。我又重新走进那条熟悉的弄堂,当我看到潘老师时,他已经慢慢恢复过来,但我还是基本认不出他,以前他是一个魁梧的学者,可眼下在病榻上的却是一个瘦弱的半身不遂老人。潘老师对我说,他靠气功一点点在恢复,也许到冬天就可以重新起来做事了,他还有几本书要完成。

再一次见到潘老师,是在1991年他的追悼会上。潘师母打电话给我,我赶去一起帮助张罗丧事,当年听课的弟子还在上海的已经不多,有三四个都来了……

此后,世事繁杂,人生坎坷,就和潘师母失去了联系。

 

“是啊,都快20年了。”小慧只说了这一句。

命运无常……我理解这轻轻一句话的含义!

 

当经过两个摊位之间反复讨价还价,买下了两个可以配上刚才买下的披巾的包袋后,小慧掏出她的钱包解嘲地对我说:“我很不习惯在国内用现金,我老是怕丢钱包,所以我就用这个不起眼的破钱包。”

她不说我还没有注意,原来在她手里的是一个现在保姆都不会用的、好多年以前家庭主妇上菜场用的破旧的红色尼龙布钱包。

这个基本不食人间烟火的女人,居然手里攥着一个如此俗气的东西!

可看她童真般的神情、看她怂恿着我和老板们讨价还价的兴奋、看着她明知买下的好几样东西并不一定会用上却还是享受着购物的满足感、听着她反复说今天这个意外的空档真难得……我暗暗想,她和这市场里的大多数逛街的上海女人、和二十年前沉浸在生活的幸福中的天真姑娘其实没有什么区别……

 

W. Heisenberg著名的“测不准定律”是这样表述的:微观粒子的某些成对的物理量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例如位置和动量。Niels Bohr几乎同时发表的“互补性原理”认为,对位置测量的数值和对动量测量的数值,同时表达了对粒子的认识。描述同一微观现象,可用很不相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图像来描述,例如波动图像和粒子图像。但二者却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记得潘老师曾经对我们说过,Bohr的“互补性原理”深深地受到中国老庄哲学的影响和启发。

当我翻开小慧的观念摄影系列作品集《花之灵》,看着世界各地评论者的如潮好评时、看着小慧给我的名片上她端着相机的标志性照片时,再看看眼前在世俗的市场里如鱼得水、充满着生活情趣和易于为世俗生活得到幸福感、如普通上海女人一样的小慧,我深深地感悟到:生活中的女人才显现出她真实的美。

 

邂逅小慧

 

当我提醒她,为什么她的朋友到现在还没有到,看看手机一直没有收到她朋友的电话,她这才着急地往市场门口冲去。

刚接近市场门口,她就收到了她朋友的电话,她朋友说他已经在门口等了将近一个小时了。

小慧的脚步突然快得让我跟不上。

当我跟上她时,她已经在她朋友面前着急地、像做错事情的孩子一样地解释着什么。当她向她朋友介绍我时,我明显感觉到他浑身溢出为等她而充满的不高兴……

“我一直没有收到你的电话……”当我把盛满她喜悦的购物包塞到她手里匆匆离去时,只听到小慧这一句无助的解释。

 

我见到耘,她告诉我一直打不通我的手机。我掏出手机,信号一格都没有……

这世俗的市场,太多的人、拥挤的信道、造成了许许多多的错落……

 

两天前,初冬奇怪的大雨,在大剧院。云门舞集的朋友邀请我去看林怀民先生的新作《竹梦》。就在开场前的几分钟,我远远地看见一个熟悉的侧影,将近二十年没见了,但我还是一下认出了她。当她一身黑衣、裹着硕大的灰色披巾站起来向林先生打招呼时,我对耘说,那是王小慧。

梦幻般的《竹梦》在解构式的结尾中结束,退场的人群里我看到小慧还在和不断遇见的朋友打招呼。隔得太远,我转身走了……

人生无常、听天由命。这样,不经意的人生邂逅才显现出一种不惊喜、不意外、平平常常的美丽……

 

                          写于20021120日雨夜

                          再次修改于200212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