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穆克卡莱PAMUKKALE:罗马遗泉的圣池——土耳其记游之十二

标签:
帕穆克卡莱赫拉波利斯棉花堡温泉旅游 |
分类: 土耳其记游 |
帕穆克卡莱PAMUKKALE(棉花堡)——罗马遗泉的圣池
棉花堡名称的由来,当然是那片像白色棉花似的天然奇景。在层层相连如梯田的造型中,有天然温泉从地底浮出,当阳光照拂这片“棉田”时,泉水映出蓝绿色调,映照在白色大地间,非常好看。
石灰华的堆积犹如雪白的棉花
石灰华Travertines,这片鬼斧神工的独特景观,其实是石灰岩岩体流渗出富含碳酸钙的温泉,涌溢出来的泉水依着地势聚集环流,泉中所含的碳酸钙慢慢释出,堆积成石灰结晶,经过千年的累积,形成了梯堤景观。
棉花堡的梯堤景观有点像黄龙的五彩池
帕穆克卡莱(棉花堡)位于代尼兹利Denizli,整个景区应该属于古代赫拉波利斯Hierapolis的一部分。
从层层白色的石灰华俯瞰,可见赫拉波利斯废墟的残柱断墙
由于当地的水富含钙质,数个世纪以来,据说有恢复身体健康的神奇功效。温热的矿泉水在从悬崖落下的过程中冷却,沉积下来的钙形成了独特的石灰华拱架和池塘。
矿泉水里的钙堆积出了拱架和池塘
罗马人因此修建了一个大型的温泉疗养城——赫拉波利斯(Hierapolis),以便发挥当地泉水对人体的疗效。
已经分不清是水?是石?
赫拉波利斯Hierapolis
赫拉波利斯遗迹再现了现代社会早期的生活情景。它融合了希腊、罗马、犹太、早期基督教等文化元素,最终以土耳其“安纳托利亚”(Anatolian)的当地风格展现出来。
希腊剧场遗迹
公元前190年,帕加马国王欧迈尼斯二世建造了赫拉波利斯。在罗马帝国时期以及后来的拜占庭时期,这里作为疗养中心渐渐繁荣起来,并且形成了大规模的犹太人团体和早期基督徒圣会。不幸的是,频繁发生的地震给这里带来了灾难,1334年的大地震后,这座城市也就被遗弃了。
从山侧沿西走,你会发现一个已经完全荒废的希腊剧场(Hellenistic theatre)。
毁于地震的希腊剧场一片残垣
从希腊剧场向下看,你将看到一个公元2世纪的市场,它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市场之一。市场的三面都有大理石门廊和爱奥尼亚式圆柱,另一面是一个长方形基督教堂。
市场的爱奥尼亚式圆柱
廊柱和拱门
图密善之门Arch of Domitian
建筑轮廓依然清晰,三门式的拱门建于公元1世纪,城门两侧各有一圆形雕堡,据说是为了荣耀当时罗马皇帝图密善而建。出城门后是集市(Agora),林立的石柱间隔出一个个小单位的卖场。
图密善之门
阿波罗神殿Apollo Temple
走出遗迹,隔几条街来到阿波罗神庙,同样因地震之故,及目所见尽是残破的石堆,丝毫看不出太阳神阿波罗的踪迹,更遑论他那俊美的雕像了。
赫拉波利斯考古博物馆附近还有一个拜占庭教堂遗址和阿波罗神庙的地基。
罗马大剧场Theatre
循坡地往上走,还有一处可容纳15,000人左右的罗马剧院,剧场有两座舞台,哈德良皇帝时代所建。顺着坡地向下走,石灰棚就在不远处。罗马剧场是由罗马皇帝哈德良和Septimius Severus修建的。舞台的大部分、栅栏和前排贵宾包厢座位的部分装饰仍然保存完整。20世纪70年代意大利工匠对剧场做了修复。新的木制围栏可以防止游客从看台上掉下来。
大剧场说明牌
建于哈德良皇帝时代,能容纳15000人的大剧场
帕穆克卡莱温泉Pamukkale Antik Havuz
赫拉波利斯的中心地带最初是一个圣池,现在是古温泉浴池旁庭院中的游泳池。这座温泉游泳池就在整个棉花堡景区的正中心,严格来说,它也是一处古迹,因为一旁的耶拉波利斯遗址下陷而形成温泉池,过去应该属于阿波罗神殿的一部分,池子里倒卧着许多大理石柱。
温泉水冒出的温度从36~57℃,但整个池子平均温度约35℃,富含碳酸盐、硫酸盐、钙、二氧化碳、铁、钠、镁、氡等成分的泉水,据说沐浴和饮用都具疗效,尤其是对坐骨神经病、妇科、神经系统、泌尿器官等疾病均有疗效,因此此地自古闻名。游泳池深度3米,有些地方更深达4至5米。据统计,每年都有上百万游客在这个温泉泳池中与千年古迹同游。
我们也不能免俗,特地在温泉里泡了两个小时。在水里,周围全是金发碧眼的男男女女,时光倒错、彷佛置身于古罗马凯撒、安东尼的时代……出水后,我在费特西耶扭伤的左脚趾淤青退了大半,走路也不再一瘸一拐……
温泉的说明牌
艳俗的夹竹桃倒映着碧绿的泉水和颓败的大理石残垣,营造出古罗马当年靡废的风俗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