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实施的方法
(2016-05-31 08:06:20)
有效教学并不是单纯的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套教学策略和方法,是一种能根据这种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的方式。探寻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需要遵循下列的原则 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的目的,而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教学策略选择的出发点就是让学生更好的成长。我们引导学生乐于去学习、探究、交流,让他们体验成功,感受快乐。构建平等和谐的爱的课堂,营造充满探究和挑战的课堂,要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参与、乐于参与、勇于参与。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能力得到提高,获得学历的提升,让人格更加的完善。 (二)充分利用教材 课堂教学依赖的主要载体是教材,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正确解读教材,弄清教材意图,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我们思考的方向也从对教材的简单解读转变为对教学教材深层涉及和对教材精炼。因此,思考方向也着力于以下几点:一是,深层理解教材内容,找到教学课程的着力点;二是,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寻求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三是,思考教材的思维方法要求,寻找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手段;四是,思考教材与生活的关系,找出激发学生良好情感、发展学生思考的有效载体。我们要充分了解学情,一切从学生出发,在设计教学流程时,采用的策略和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和认知规律,才能得到有效实施。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自主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被严重抑制,不利于学生更好的发展。而新课程标准则要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合理应用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使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下进行学习,不但能提高知识的学习效果,同时还能让学生学会吸纳别人的意见,尊重他人,培养团结意识,提高综合素质。例如,在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角的特点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生活中长方形、正方形和角,并对这些图形的基本特点进行猜想,在课堂中可利用量、比、折、剪等活动来验证学生的猜想。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四)给学生发挥的空间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给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实际经验来总结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为例,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计算公式就可以,对于计算公式的推倒过程并不重视,学生不理解公式的内涵,“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终无法正确的运用好这一数学知识。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改变教学方法,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将圆形纸卡剪成若干份,并将剪后的纸卡拼凑在一起,让学生亲身体验圆“转化”为近似面积的长方形这一过程,并观察圆与长方形的长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学生得出长方形的长为圆周长的一半,圆的半径就是长方形的宽,而长方形的面积 = 长乘以宽,最终得出圆的面积 =πr²。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为学生提供了操作和思维的空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