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华安大地土楼群(一)

标签:
福建华安大地土楼群原创摄影 |
分类: 摄影 |
从旁边的山坡上俯瞰土楼群,土楼群所在这个地方叫大地村,所以被称为“大地土楼群”。
二宜楼,享有“神州第一圆楼”、“民居瑰宝”等盛誉,被称为“土楼之王”。
福建共有3000多座土楼,1992年,二宜楼第一个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被列处“世界文化遗产”的土楼当中单体面积最大的圆形土楼。
二宜楼于清乾隆5年(1740)开始动工兴建,历时30年,清乾隆35年(1770)年峻工。
二宜楼为“乡饮大宾”蒋氏十四世蒋士熊所建,占地面积9300平方米,坐东南朝西北,外环高4层、通高16米,外墙厚达2.53米,外径73.4米。整座楼为双环圆形土楼,分成16单元,共有房间213间。
福建土楼封闭的外围土墙,墙脚用河卵石或条石砌筑,一般底层墙厚1.1—1.5米。“二宜楼”的外围土墙,底层为花岗岩块石砌筑。墙厚达2.5米,是福建土楼墙厚之最。
二宜楼楼门朝西,门额石匾镌刻着各40厘米见方的“二宜楼”三字,近赵体而无柔媚之态,类瘦金体又稍逊劲拔,自成一格。“二宜”两字,寓有宜山宜水、宜家宜室、宜内宜外、宜兄宜弟、宜子宜孙、宜文宜武之意。此匾已收入《中华名匾》一书中。
传声洞,功能相当于现在的门铃,构造是外边小,里边大,呈“之”字形弯曲进去。箭射不进去,但声音能传递进去。二宜楼共有12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传声洞,当楼内有人夜归,大门关闭时,可通过传声洞叫自家人开门,而不会影响其他住户。
楼内空地中有两口井,分名为“阴泉”和“阳泉”,组成太极的阵型。就算井外温度一致,两泉的泉水温度还是会相差一度。这是因为两口井水源不一样,万一战时敌人破坏一个水源,另一口井还可以使用。
福建土楼分为福佬民系和客家民系,两种土楼最大差别是结构不同,一般客家土楼是通廊式结构,即家家户户都能相通。福佬民系是单元结构,即一家一个单元,互不相通。但二宜楼作为福佬民系土楼的代表,很好地整合了两种土楼的优点,是单元式与通廊式有机结合的典范。从外面看,一家一个门洞,单元内各有楼梯上下,家家互不相通,如同连排别墅。但外环4层有环形隐蔽通廊,将各各单元连通起来。
内环平屋为“透天厝”,设厨房、餐室与客厅,外环楼通高18米,一至三层不开窗,四层只开小窗洞,且密布枪眼,底墙厚2.5米。一至三层为卧室、仓库,四层为自家祖堂,各有楼梯上下。
每个单元的门外多了一个木栅,叫做“半门”,起到通风防护的功能。
每个单元的“半门”顶端都有一个雕花纹饰,每个单元的纹饰各不相同,它是单元的标志符,防止进错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