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麻雀飞来了

(2012-12-24 13:54:54)
标签:

爱鸟护鸟

人鸟和谐共生

分类: 休闲随笔

            http://s10/bmiddle/7f463f4bgd1ccdd1377a9&690

大雪过后大地穿上了银装,满目皑白,再也找不出一块裸露的草地,就是大树也被积雪压枝,原来成群结队飞来飞去的麻雀,只能落在屋檐、墙头、电缆线上,或好心人打扫积雪露出的路面上,寻觅能找得到的微少的可食之物,鸟类到了枯食的艰难时期。

我家阳面窗外有放置花盆的窗台,由于有蓬遮盖未见积雪,成为麻雀的极佳落处,不少麻雀落在栏杆上,晒着太阳,抖动着翅膀,互相嬉戏,叽叽喳喳,好不热闹;也有不少麻雀落在花盆内,用爪不停地拨土,寻找土中的花种子、草籽。可怜的麻雀们靠这些草芥能混个温饱吗?我见此于心不忍,打开窗户拿来家里的小米,撒在花盆里,供他们饱食一顿,以解燃眉之急。

我随时都在关注阳台上的变化,只见麻雀每天还是飞来飞去,照样嬉戏吵闹,就是不再往花盆中跳,哪怕站在花盆的边缘上观看,两天下来花盆里的小米颗粒未少、纹丝不动,麻雀们始终是观察眺望。它们不清楚花盆中为何突然出现这么多小米,是否可食用?好像还有所警觉,是否是钓饵?谁也不进前啄食,只是旁观。我也纳闷,麻雀是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气节,还是麻雀有记忆,曾经被易得之食欺骗过,不得不采取谨慎从事的态度?

第三天,来了一只麻雀跳进花盆中,左顾右盼,试探着啄起一粒小米,看看并无什么反映,接着又啄起一粒小米,后蹦来蹦去一周,同样没有什么反映,突然它飞起来远去。不一会儿,陆续来了一群麻雀,都跳进花盆中,争相抢起小米粒儿来。有只麻雀与另只麻雀互相挤在一起,为争好的位置竟互相掐起架来。我看到它们吃的是那么“香甜”、那么欢快,不免进前观看,麻雀发现有人来了,哄地一声飞起来,四散而去奔向远方,阳台上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是我搅了麻雀的饭局,一场丰美的聚餐突然散席了。我离开这个房间后,不一会儿,麻雀又重新聚来,继续它们的大餐,只见小米粒儿越来越少,估计它们也该离吃饱差不多远了。

麻雀吃食求饱是它们的生存本能,而能返回方才吃食物的地方重新相聚,这就是它们的记忆能力使然。派一只麻雀出面试探、侦察,先吃一点点看有无大碍,再返回去报告情况,然后由它领路成群结队纷至沓来,安心美餐啄食,由此可验证麻雀有群体组织,并且它们是有思维能力的。

第四天再看阳台,花盆里的小米几乎颗粒全无,麻雀们还是照样来阳台聚会,仍然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也有的麻雀在花盆中爪扒嘴啄,但已失去昨日的心满意足,欢快不再。为此我第二次往阳台花盆里投食,这次投的是切碎的燕麦片。麻雀们对新换的食物有些陌生,也是经过试探后逐步接受,但这次侦察、试探的时间大大缩短,很快群起而攻之,饕餮大餐起来。从此我对喂食这群麻雀兴趣盎然,乐此不疲,麦片吃完就投放大米,就这样我家的阳台成了这群麻雀的食品基地、聚餐之所。

联想起最近央视曝光了江西省资溪县存在非法盗捕、销售、经营野生保护动物的现象,使人非常气愤,美丽的大雁以400元一只做出四个菜肴出现在宴席之上,那些人鼓足了腮帮子狼吞虎咽将它化为粪便,不知他们是否还有怜悯之心,是否还有人性?世界上的候鸟入秋以后,成群结队从西伯利亚、北欧迁徙到我国的太湖、鄱阳湖、洞庭湖等处,一时这里成了鸟的世界,它们飞起来可说是遮天蔽日,可谓世上一大称奇的景观。然而一些不法之徒却下了两公里长的捕鸟网,大规模的捕抓各种候鸟,甚至一夜有一吨的收获,他们有完备的销售渠道,很快就出现在广州的饭店、酒肆中,而地方政府竟不过问和出面取缔。农村也有人支上箩筐扣鸟,公园里出现用鸟笼诱鸟捕鸟,为此可爱的鸟类遭受到浩劫。

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本应和睦相处和谐共生,爱护鸟类应该成为人类应尽的义务,成为人类自觉的行为,成为人类的美德。世界上很多国家政府为了普及爱鸟知识和提高人民对护鸟的认识,根据本国的季节气候规定了爱鸟日、爱鸟节或爱鸟周、爱鸟月,开展爱鸟护鸟活动。《世界保护益鸟公约》规定每年的 41日为“国际爱鸟日”。 1981年,国务院批转了林业部等8个部门《关于加强鸟类保护,执行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请示》报告,要求各省、市、自治区都要认真予以贯彻执行,并确定在每年的4月至5月初的一个星期内为“爱鸟周”,在此期间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但愿有更多的人受到教育,增强爱鸟护鸟意识;但愿有关部门有所作为,出面打击非法捕捉野生动物、鸟类的恶行,加强护鸟行动。一个群鸟自由飞翔、莺歌燕舞、百鸟欢唱的景象必将出现。

 

 注:插图由百度下载,感谢原作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