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摄影艺术的理解

标签:
对摄影艺术拙见文化随笔杂谈 |
分类: 影评 |
摄影者各有所爱,有人照花,有人照鸟,有人爱照岩与岛;有人喜地,有人喜天,有人喜照川与湾;有人摄山,有人摄水,有人爱摄臀与腿;有人爱物,有人爱人,有人爱照庙与神;有人善摆,有人善抓,有人紧随事件发;有人求精,有人求华,有人随心所欲耍;有人求静,有人求动,有人世界到处蹦。总之,摄影者的心态各异、目的不同,但同一的爱好各得其所、各有所乐。每张照片都表达作者的心境,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热爱美丽的景致,要把美永留心间,永留人间。
常言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现在是:“影如其人”。一件作品融入了作者的情操、品格和心境,反映了作者的意志、喜好和胸怀,所以作品就是作者的写照,作者就是作品的主体。实际上作者是将景物的动与静、时间的瞬与久、距离的远与近和作者个人的情趣与大自然的美景结合,因此,每一幅摄影作品都是作者本人文化素质、艺术修养的写照,是作者人文精神的记录。所以,见影如见人,看到作品犹如看到这个人的思想境界。
我有位朋友是学物理的学者,他有着深厚的数学功底,又有着娴熟的实验功能。数学修养造就了他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使他能在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慧眼寻觅到美丽的景致,靠瞬间的灵感,抓拍到世间的精华;物理的实践训练和超强的动手能力,使他掌握摄影的技能和技巧,能迅速选择光圈、对焦、光速合理配比,处理好光、景、影的关系,使件件作品成为精品,值得细心欣赏。我邻居的孩子得到一部数码相机,爱不释手,跃跃欲试,拍出的照片竟杂乱无章,反映了他心态的浮躁、盲动。他随团去了趟日本旅游,结果拍回的照片,没有一张是佳品,白白浪费了大好时机,因为他文化素质与艺术修养尚未成熟。
多景一照择其精,一景多照选其华,这是择景选照的一条原则。进入大自然美景数不胜收,如果心无定力就会眼花缭乱,摄取哪个景致便不置可否,切忌兼收并蓄、良莠不分,要做到“多景一照择其精”,优中选优择其最美者摄之;选中一美景,往往会多次拍照或改换角度多次拍照,当事后欣赏这些作品时,要“一景多照选其华”,从中选优选其最美者存之。这样做精品之作定会屡屡产生。
摄影者除了兴趣、爱好之外,耐力、细心、情境和摄影水平结合,才能拍出佳作精品。有人为了拍出仙鹤、黑嘴鹳的生活习性,竟昼夜在草丛、沼泽地潜伏蹲守,任凭蚊虫叮咬,全身心投入到艺术创作中。这样产生的佳作,不但在拍摄中获得乐趣,也会在事后欣赏中进入美妙的景物世界,此时会发现大自然如此美好,生活如此美好,心情如此美好。只有善于发现美,才会理解美的意义
过去照相机是家中的奢侈品,很少有人有条件身挎照相机,到处拍照、摄影留念或进行艺术创作。如今机械式相机几乎被淘汰,数码相机充斥天下,一个0.5G的存储卡就可照275张照片,何况2G、4G的存储卡可照千张、几千张照片;连手机都具备了摄影功能,全国有5亿人在使用手机,其中智能手机有1500万部,这一下子就增加了一千多万名摄影爱好者。人人都来摄影,摄影作品日产量成千上万甚至过亿,是否都是佳品上乘之作?是否人人都能成为摄影艺术家?当摄影已成为人人所为的大众文化、世俗文化时,我们的艺术家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当“泥腿子”也能拍出绝世佳作时,我们的艺术家又如何面对?
首先亿万业余摄影爱好者涌向大自然、社会、家庭,开展摄影艺术活动,这是好事儿。人们通过摄影活动休闲自娱、贴近自然、享受生活、陶冶情操,使身心获得安逸、健康;人们看到自己的作品,有一种无上的充实感和成就感,尽情尽意地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这是展现自我尊严的最好时机;摄影为大众提供了表现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的平台,实践自我艺术鉴赏价值观的机会。大众并不是以功利主义出发以摄影来谋生、追求获得普利策奖或什么大奖、出名得利,他们只是从自己作品中获得乐趣,留下生命的瞬间作为永久的纪念,比较前后的作品感怀自己摄影技巧的进步,仅此而已。他们根本不会顾及艺术家能从中找出什么毛病不足,作品会被人嗤笑,只要自己满意就行。在这种自娱自乐的实践中,肯定会有不少佳作出现,将来也许会出现不少优秀摄影者,现在的艺术家为何不乐观其成,为何不起而扶持,让他们茁壮成长。
一位退休的老人感怀自己成为摄影爱好者,觉得生活又有了新意义,好像生命又获得了新生,他感慨地说:“白发未曾悲花落
社会需要大批的摄影艺术家,也需要摄影作品的鉴赏家,向大家推荐优秀作品;更需要大众广泛开展的摄影艺术活动,让人们自由地、尽情地去享受生活,去拥抱大自然吧!http://www.lntpk.com/upload/201251483151331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