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解成语(三十七)贪心不足蛇吞象——野鸡脖子蛇之死的故事
标签:
野鸡脖子蛇之死动物趣事文化杂谈 |
分类: 歪解成语 |
歪解成语(三十七)贪心不足蛇吞象
[原意]比喻人的贪欲永远不能满足,贪心太重,就像小蛇欲想吞掉大象一样。语出明·罗宏先的诗:“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临头螂扑蝉。”又此语是由《山海经·海内南经》中“巴蛇食象”转化而来,原文曰:“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意为:巴地巨蛇能吞食大象,入腹消化三年才吐象骨,此骨可治心腹之病。尚有多个民间故事说到救蛇之人,领受到蛇感恩的回报而贪心不足,最终欲取蛇命而被蛇吃掉,是说人的贪心,而不是说蛇的贪心。
[歪解]我这里对“贪心不足蛇吞象”的“歪解”,是以一个我亲眼所见的故事——《野鸡脖子蛇之死》来诠释的。
在海边有一个小村庄,只有几十户人家,依靠在后山上的坡地种些玉米、杂粮,作为食用,余下时间就在近海捕鱼、搞海产品养殖,过着亦农亦渔的生活,家里院子里养着鸡犬,鸡鸣而起,犬吠而出。由于近海鱼类资源枯竭,还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打来的鱼大的、好的部分拿到市上卖掉,更多的是晒成鱼干留作冬季食用,这里仍保持着淳朴的自给自足经济状态。
夏季的一天,我路过小村去海边游泳,听到一家院里的母鸡唧唧喳喳惊叫,不是平时下蛋之后舒畅欢快地“咯咯哒‘咯咯哒”叫声,我循声进入院落,走到鸡窝处,只见一条周体翠绿、脖颈花红的蛇,正卷曲在母鸡刚刚下的、尚有余温的鸡蛋旁,张开大口吞食鸡蛋,难怪母鸡惊叫,原来自己的产物被蛇侵吞,蛇占了鸡巢,这一奇景世上少见,我并未打扰蛇而静观其变。只见蛇将鸡蛋吞过口部,将头撑得比身体大两倍,如同小孩子玩的拨浪鼓,随着蛇的吞咽鸡蛋在体内慢慢地蠕动。接着蛇离开鸡窝,缓慢地爬上鸡窝旁的小树,将身体缠绕在树干上,越缠越紧,突然蛇身体中的鸡蛋破碎,身体中的凸起顿时也就瘪了下去,蛇恢复正常的体态,自由自在地消失在树丛中。原来蛇靠自身的本能,攫取了这枚鸡蛋,轻而易举地化为肚腹囊中之物。
当我把看到的一切告知农户大嫂时,她很无奈也很惊讶,说:“这不是第一次丢鸡蛋了,原来以为是被外人拿去了,没承想是让蛇偷吃了。”
几天后我又去海边游泳,路过这个院子,见树上挂着一条死去的蛇,忙进屋去问大嫂,是怎么一回事儿。原来她家男人知道了蛇吞蛋的真相后,去海边捡了一个形如鸡蛋大小的卵石,待鸡下蛋之后,立即以石换蛋,那条蛇又来吞鸡蛋,结果将卵石吞入肚腹中,当蛇缠绕在树干上全身收缩挤压时,将自己的身体挤破而丢了小命。
这条蛇老乡们叫它“野鸡脖子蛇”,因为它通身翠绿,颈部的红绿 相间很像野鸡(雉鸟)脖子的颜色,学名虎斑游蛇(虎斑颈槽蛇),俗称野鸡脖子、竹竿青等。一般长约一米许,是一种分布较广的剧毒蛇,它色彩鲜艳,受惊扰或被激怒时能昂首举颈,颈部膨扁,身体呈“S”形弯曲,形状与动作像眼镜蛇。人们在草丛中行走时,常常会见到这种蛇出没,为防止它对人的攻击,只要手持一根竹条或柳枝,不停地抽动发出“嗖嗖”的声音,蛇一般会逃走。如果蛇攻击你,你不要跑直线,多拐弯改变方向,就会甩掉蛇的纠缠,或用竹条或柳枝猛抽蛇伸出来的头部,就会将蛇击死,保证你的安全。但最好不要与蛇斗或伤害它,保护动物,相安相处,实现生态平衡,是人类的责任。这条蛇所以会死,说明它有一定的记忆力(这是动物的本能),吃惯了嗟来之食,单等鸡下蛋后来偷食,常言道:“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没承想人的智慧更胜一筹,使贪食的蛇吞了石头,撑破肚皮命归西天。曾有俗话说:“贪心不足蛇吞象”,现在可以改成“贪心不足蛇吞石”了。
(插图从百度下载,感谢原作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