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牒之修良有引也,谱牒修则昭穆有序,尊卑有分,亲疏不远,使百代之外了若指掌,千里之外宛在一堂,谱牒不修则喜不庆,忧不吊,视家人如途人也。是故古之名公世卿。未有不深切著明以示来兹者,爰博前贤之言。辑录于后,使后之读者触目兴思,知修谱之重要性,是为引!
http://s10/mw690/002kv7lzzy7dg3pM9uNc9&690
谱乃家之史史乃国之谱也谱不立则昭穆混渊源慒人不知祖何异禽兽。
——司马迁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史以记实事犹谱以序昭穆。。
——文天祥
http://s11/bmiddle/002kv7lzzy7dg3ueHkC3a&690
言辞之为言簇也尚夫聚而有别姓之为言生也本其共所自生氏之为言示也示其所自分别其聚原其生究其分此谱所由作也。
——欧阳修
古者大家小族之法圣人以是叙天伦敦教科书也而谱牒尤宗其法。
——朱
熹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盛和衰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长短。
——李世民
中国人最崇拜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所以中国人家庭和宗族的团结力量非常强大,就其原因,实由于血统、生活、语言、宗教、风俗五种力量结合而成的天然团结。
民族主义这个东西,是家族纪念祖宗之工具。传纪之文献,换言之,则族之谱,亦则为吾族图发达,谋生存之宝贝也,希吾辈由家族宗族观念,发扬光大之,而致于国族也。
族谱记述中华民族由宗族团结扩充到民族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应妥加应用。
——孙中山
收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
研究现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从研究最基层的家史、村史和微不雅入手,这是进而研究全社会形态历史的基础。
研究历史不结合实际不行。研究近代史不去搞村史、家史等于放屁。研究古代史也要符合实际,也离不开挖掘、考古。
祖宗都不敬,谈何爱国。
——毛泽东
http://s7/mw690/002kv7lzzy7dg3xXqjs76&690
一个爱国的人,没有一个不爱家的。爱家是爱国的起点,了解家谱、乡情,是懂得国家的开始,只有了解了乡情,懂得了国情的人,才能真正热爱祖国。
——周恩来
归属文化范畴的东西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体式格局举行分析、鉴别和批判。用历史唯物主义不雅点对家谱举行“分析、鉴别和批判”,
“取其英华,去其糟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那么家谱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定会对鞭策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繁荣学术文化研究,起
到重要作用。
——邓小平
族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收集、研究族谱,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中华文化的传播。研究家谱可增强民族凝聚力。海外华侨都有宗亲会组织,改革开放以
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多,寻根问祖之风越来越盛,台湾同胞的祖先96%来自祖国内地,研究族谱,也有利于祖国的统一。
——江泽民
以姓氏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中华文化是中华人的共同体生生不息、团结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要周全熟悉祖国传统文化吸其英华,去其糟粕,使之与今世社会形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连结人的共同体性,体现时代性。
——胡锦涛
http://s1/mw690/002kv7lzzy7dg3Cn02Y80&690
族谱是承上启下的家庭历史,对家史的注重与关怀,是爱祖国、爱人民的起点。
——冰心(中国著名女作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