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108课核心内容总结
(2017-05-02 21:21:44)
标签:
财经股票365杂谈 |
缠论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理论操作体系,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认可。大家都知道缠论的作者是缠中说禅,大家都尊称他为缠师。缠师在2006年通过新浪博客这个平台,历经3年左右时间,写出了教你炒股票108课。学习者众多,但是缠论晦涩难懂,好多人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而且很多人理解不同,造成了千人千缠的局面,还有很多人知难而退,直接放弃了该理论的学习。
(29课)如果本ID把这套理论出版,书名就可以是《市场哲学的数学原理》,因为本ID的理论的严密性以及对市场的意义,一点不比牛顿对物理的意义差,这一点,是必须逐步明确认识的。而且,本ID这套理论,是建立在纯数学的推理上的。不了解这一点,是不可能真正理解本ID理论的,因此就会“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缠论的研究方向:走势类型之间的连接。缠论是用历史“走势类型”的自同构性,按完全分类的办法确定“当下”,从而实现可操作性。
缠论分析结论不是确定的,只是一个很好的跟踪系统和应对系统。任何系统不要妄想100%的确定。但缠论给出了买卖点的确定性,只是你怎么应对。
缠论的整体架构是什么?明白了缠化的整体架构才能对缠论有一个整体认识。
缠论总体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基本面、比价关系、和技术面、资金管理和投资心理。这五方面内容构成了整套缠论体系。
真正学会了缠论的框架,也就是学会了太极拳的架式,学会了中医中的看病。知道了什么病,望闻问切有成了,后面最难的就是操作了。操作,就如同中医的开药方。会看病,基本就等于中医的
1/10,而用药、开药方的难度,就是后面的 9/10。而没有最后这开药方,前面的所有东西都是白搭的,同样,操作也是这样。
不要认为学会了缠论就能赚钱了,这个开药方(资金管理和心态)是你一辈子修练的事。这也就是有些人,学会了缠论还赚不到钱的原因。更不要说连病都不会看的人了。想赚钱最终就是当青蛙的料。
说明了缠论的两条主线:看和干,即分析结构和股票交易。
108课用大幅的篇章来进行技术面的分析,其他几个方面涉猎较少,为什么?原文:对于散户来说,最终能战胜市场、获得超越市场的回报的,只有在本ID所说的乘法原则下的技术面操作。技术面是三个独立系统里的一个,而另外两个,例如比价关系与基本面,可以配合决定你的介入种类。但当介入到一个品种后,技术面在操作上就起着决定性的意义。为什么?因为其他的面,变化的频率都没有技术面高,像基本面,其变化大致是有一定的稳定性的,不可能天天都是奇点、断裂点。比价关系也一样,一种比价确立后,就基本保持稳定了,不可能天天都变化。所以这种变化少的系统,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研究,而技术面显然不同。(72课)
缠论交易市场应具备的三个条件:1、价格充分有效市场;2、非完全绝对趋同交易;3、永远建立当下之上。(30课)
我们用三句话来概括整个缠论技术体系:一个公理,两个公式,三个支点。
这三句话在原文当中都有,下面我们来解读一下。
一个公理:缠中说禅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终要完成。后面一句用更简练的话,就是“走势终完美”。(17课)
这句话是缠论的核心和灵魂。
(102课)由于走势必完美,所以走势就是可以完全分类的,而所有的分类,都有明确的界限,这样,任何的走势都成为可控的。这种可控并不需要任何人的预测或干预,而是当下直接地显现的,你只需要根据这当下的显示,根据自己的操作原则操作就可以。(就是用眼看和用手操作,是不用脑的)完全分类是级别性的,是有明确点位界限的。而不是粗糙的上下平的无聊概念。也就是说,缠论论完全是数量化的,因此而就是精确化的。
这句话说明了两点:
1、 走势总要成为走势类型。(注意走势和走势类型的区别)。
2、 一旦走势完成必然转变为其他走势。
我们找到了走势的转折点,在市场中肯定处于最有利的位置。
走势终完美的另一种分解方式:分型的必完美,分型能否延续成笔,上笔终完美,下笔终完美。
注意关键词:级别、走势类型、完成
走势类型:趋势 盘整 即上涨下跌盘整。
完成:如何完成?背驰,小转大 ,中枢破坏。
市场中各个级别怎么来的,怎么定义?级别递归而来。
两个公式:f1(a0)=a1;和f2(an)=an+1; (84课)
这两个公式是缠论技术分析的基础,首先,他打破了走势类型和级别之间的循环定义,其次,他说明了级别是如何生长的:不断递归而来。
f1(a0)=a1是一个初始函数。
a0代表顶底分型;可以在任何位置开始。
f1代表笔;
f1(a0)代表线段;
等号代表组合规则;
a1代表中枢和走势类型。
f2(an)=an+1是一个递归函数。
An代表由初始函数定义出来的a1;
an+1代表更大级别的中枢和中枢类型。
这个公式说明了缠论级别如何生长:先按照一套规则构造一个最低分析级别的中走势类型,然后按照另一套规则生长出高级别中枢,走势类型。这两个不同的规则就是f1
f2.,一个是从分型笔线段开始,一个是从走势类型开始。
级别是缠论完全分类的基础,理解了这个递归公式,你的级别问题就永远不会乱了,你也就可以忽略笔、线段,直接在1分钟周期图上直接进行走势的划分和递归了。
缠论交易的三个支点:1、走势的不可重复性;2、自同构性结构的绝对复制性;3、理论的纯逻辑推导。(84课)
我们来研究一下缠论交易的三个支点是什么?
原文84课:股票走势,归根结底是不可复制的,但股票走势的绝妙之处就在于,不可复制的走势,却毫无例外地复制着自同构性结构,而这自同构性结构的复制性是绝对的,是可以用本ID的理论绝对地证明而不需要套用任何诸如分形之类的先验数学理论。这种同构性结构的绝对复制性的可绝对推导性,就是本ID理论的关键之处,也是
本ID理论对繁复、不可捉摸的股票走势的绝妙洞察之一。
走势的不可重复性和自同构性结构的绝对复制性以及理论的纯逻辑推导,这就构成了本ID理论视角的三个基本的客观支点,不深刻地明白这一点,是很难有真正的理解的。
走势的不可重复性,决定了一切的判断必须也必然是不可绝对预测的;自同构性结构的绝对复制性,决定了一切的判断都是可判断的,有着绝对的可操作性;理论的纯逻辑推导,就证明其结论的绝对有效性。
自同构性结构的定义:81课原文,为什么要研究分型、走势类型等东西,其哲学基础是什么?这就是人的贪嗔痴疑慢。因为人的贪嗔痴疑慢都是一样的,只是跟随时间、环境大小不一,所以,就显示出自相似性。而走势是所有人贪嗔痴疑的合力结果,反映在走势中,就使得走势显示出自相似性。分型、走势类型的本质就是自相似性,同样,走势必完美的本质也就是自相似性。分型、走势类型是两种不同构的自相似性结构。(后文中改称自同构性结构)
缠论的两种自相似性结构:走势类型和分型。这两个不同的自同构性结构,都能独立地分析市场。
自同构性结构的特点:就是自相似性可以自组出级别来。级别是自相似性自组出来的,或者说是生长出来的,自相似性就如同基因,按照这个基因,这个图谱,走势就如同有生命般自动生长出不同的级别来,不论构成走势的人如何改变,只要其贪嗔痴疑不改变,只要都是人,那么自相似性就存在,级别的自组性就必须存在。
自同构性结构的作用:按递归定义的逻辑推导的可操作性。看原文:有了自相似性结构,那么,任何一个级别里的走势发展都是独立的,也就是说,例如,在30分钟的中枢震荡,在5分钟的上涨走势,那么两个级别之间并不
会互相打架,而是构成一个类似联立方程的东西,如果说单一个方程的解很多,那么联立起来,解就大幅度减少了。也就是级别的存在,使得对走势的判断可以联立
了,也就是可以综合起来系统地看了,这样,走势的可能走势的边界条件就变得异常简单。
所以,看走势,不能光看一个级别,必须立体地看,否则,就是浪费了自相似性结构给你的有利条件。
1、 什么是自同构性结构?
自同构性结构是什么?------是分型和走势类型。
2、 自同构性结构是怎样复制的?-----自同构性结构的复制,也就是分型和走势类型的复制。
3、 自同构性结构是怎样按逻辑推导的可操作性?--------是按递归定义的逻辑推导的可操作性。
缠论对走势的五套分析方法:
1、从大级别到小级别。(86课回复)
2、从小级按递归到大级别。
3、大级别分型结合小级别中枢的操作。(79课)
4、同级别分解。(38课)
5、非同级别分解(多级别联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