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复习课《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2017-03-13 19:50:53)
标签:

教育

复习课《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复习课是七上的第四章,在《细胞》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省纲和泉州市考试说明对这部分的五个知识点都是作Ⅰ类的要求,所以从知识点来说,要求并不高。但这一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以及更深入地认识到生物体有严整有序的结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要给学生这样的知识体系,单考虑考点是不够的,特别是复习课,更要发挥它的功能,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横向以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为主线,纵向以各层次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为主线,使学生对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初一所学的内容还有多少印象是本课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因此,先以几个问题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目前对所复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再依据这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学生普遍对“结构层次”、“细胞间质”等生物学专有名词印象较模糊,对“分化”、“组织”、“器官”等概念不大清楚,“营养组织”和“营养器官”易混淆,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常识加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本节内容都是Ⅰ类的层次,所以按考纲要求设计相应的题目,要求学生当堂掌握。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2、识别人体和植物体的不同组织;

3、描述人体和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比较它们的异同。

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某一具体结构的层次,如:神经元、血液、皮肤、番茄等;

2、尝试通过分析组织、器官的结构组成推测其可能的功能及分布情况。

情感目标:

1、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认同生物体是一个结构严整有序的统一整体。

四、教学重点

1、细胞分裂、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2、人体和植物体的组织名称、结构功能和分布情况。

五、教学难点:

1、分化、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2、组织、器官的实例判断。

、教学方法:师生对话法

七、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导入:回顾知识

学生作答“我想想”,老师巡视、掌握摸底的情况

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复习知识框架

师生共同解答“我想想”,边板书

建构本章的知识框架

 

构建知识体系

1、以形象的比喻对分裂和分化进行比较。

2、老师结合PPT,通过与学生对话的形式,分析动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先以番茄实物、PPT分析植物体的器官组成,再结合根、茎、叶的结构图,说明其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然后以花生植株说明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最后以剥花生和品花生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组织和器官的认识。

突破重、难点

 

 

 

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使学生对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更深入的认识。

知识小结

根据板书,师生一起总结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印象

测试知识

学生作答“我定行”、交流批改

有付出就有收获,让学生体验成功

巩固知识

学生做“我试试”,老师个别辅导

帮助暂时落后的学生,让他感受到他人的关心

八、板书设计:

分裂

 

复习课《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复习课《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上皮组织

组织

 

文本框: 细胞

---→

 

人体(动物体)

 

 

系统

 

 

器官

 

         结缔组织

分化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复习课《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复习课《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分裂

 

绿色开花植物

 

复习课《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复习课《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复习课《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分生组织              营养器官

--→

 

细胞

 

器官

 

 

组织

 

               营养组织           

分化

 

复习课《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保护组织           

               输导组织            果实  生殖器官

                                   种子

九、课后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