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我国,目前普遍认为结带斜襟衣为最理想。这种衣服前襟要做得长些,后背可稍短些,以避免或减少大便的污染。由于新生儿的活动是无意识、无规则和不协调的,四肢还大多是曲屈状,为了不束缚他们的发育,衣服宜做得宽大。这样,一来便于他们活动,二来便于穿脱。
为避免划伤娇嫩的皮肤,衣服上不要钉钮扣,更不能使用别针,可以用带子系在身侧。衣料以采用柔软、吸水的棉织品为最理想。
新生儿的衣着,以柔软且吸水性好的旧棉布拆洗干净做成的为好,宽松而使四肢活动不受限制。“初生儿出月,必须入襁褓,襁褓之道,必须得宜。”所谓襁褓,即用棉布做成的被、毯,以包裹新生儿,新生儿初离母腹,从体态上常保持胚胎时姿势,四肢屈肌较紧张,。新生儿神气怯弱,突然听到巨声异响,会引起气血紊乱而惊惕,所以襁褓一定要得宜,使其肢体舒适固定,才可避免或减少外界刺激的不良影响。同时,“儿童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宜时见风日,若都不见风日,则令肌肤脆弱,便宜损伤。”新生儿离开母体后,需要逐渐适应外界寒暖的变化,需要自己调节体温,如果这时给孩子暖衣厚被,孩子要调节体温就要出汗,因体液过多地消耗,就不能适应寒冷刺激。让孩子多见风日,以增强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不可以春夏卒减其衣,则令中风寒。从秋习之,以渐稍寒,如此则必耐寒。”强调了“薄衣”的习惯应从秋天开始,慢慢适应,到冬季再略加衣服即可,这样既可锻炼孩子的耐寒力,又不致使其受风寒。 一、要背暖
背部是诸阳经汇聚之处,喜温恶凉,寒、风之邪最易侵犯而致病,所以保持背部的“适当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的机会。所谓“适当温暖”,也就是说不可“过暖”,过暖则孩子背部出汗多,出汗多反致背湿凉,易招致风寒湿等病邪侵入而生疾病。
二、要肚暖
肚子是脾胃之所,所以,保持肚暖即是保护脾胃。孩子常脾胃不足,当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孩子就会肚子痛,从而损伤脾胃功能,使脾胃不能正常稳定地运转,影响到母乳的消化吸收,且不能把营养物质有效送至全身各个器官组织。另外,中医还认为,脾胃与免疫功能有关,对于疾病的预防有其特别的重要性。所以,“肚暖”是孩子保健重要的一环,孩子睡觉时围上肚兜,就是保持肚暖的好方法。
三、要足暖
脚部是阴阳经穴交会之处,皮肤神经末梢丰富,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孩子的手脚保持温暖,才能保证身体能够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四、要头凉
头为诸阳汇聚之处,喜凉恶热。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三分之一是由头部发散,头热则会心烦头晕而神昏,所以中医认为头部最容易“上火”,孩子患病更是头先热。如果孩子保持头凉、足暖,则必定神清气爽,气血循环顺畅。
五、要心胸凉
穿着不要过于厚重臃肿,以免压迫到胸部,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穿着过厚,容易造成心烦与内热。“肺为华盖”,肺就像两片叶子,它的正常撑展,才能发挥 “宣发”、“肃降”的功能。平时应该避免风寒之邪直犯风池。再就是睡觉时,母亲口鼻的气体不要直吹孩子囟门,否则风寒之邪侵袭,易使孩子鼻塞声重,吮乳口松,啼哭不安。睡中也不可使被子遮住孩子头面,以免影响呼吸新鲜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