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炉

缸炉
节前女儿去稻香村问我买什么点心。我说买雪花酥、芋泥饼,还有缸炉。
女儿说稻香村没有缸炉。以前稻香村卖过缸炉,现在不做了。
我不死心,在网上一家北京力发源清真点心铺买到了缸炉。打开包装看着不规则的7边,觉得还真和小时候的缸炉有些像。摸着很硬,掰一块微波炉走20秒,回软的缸炉味道、口感瞬间回到小时候。因为是木糖醇,没有那么甜,淡淡的桂花味是有的。
小时候我爱吃萨其马、翻毛月饼。点心挺贵的,是有钱人家才买的起的。我家不是特有钱,又不天天吃,所以还是买的起的。在点心中缸炉是很便宜的一种,不带馅料,有一种淡淡的桂花香甜。在三年特殊时期,发点心票,买缸炉给的多,顶时候。因此缸炉这点心.我喜欢。后来日子好起来,就把缸炉忘了,记忆中它不算点心了。现在突然想起它.却买不到了,好在还有两家没忘了它,还在做。
说到缸炉的历史,我只知道前门大栅栏东口路北的聚庆斋糕点铺,小时候去过。那也不是特意去的,是去旧书店看完书瞎转的,三间大门脸,金匾黑字,算气派,进去转一圈不记得买没买缸炉,没买就是兜里没钱。父母给的零花钱有数,除了买旧书,就是坐5路公共汽车,这钱得留出来,不然从前门到鼓楼多少站啊。
聚庆斋在嘉庆十三年1808年,由第一创始人田庆隆创建。当年的田庆隆凭借祖传的手艺入宫,在尚膳监甜食房多年,后离开皇宫自已开了聚庆斋京果脯。一开始还没有缸炉,只是做点心。缸炉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传说缸炉是把做糕点的边边角角的生面扔到大缸里.,生面发酵后,满屋子酸味,就用沏开的碱水,又顺便抓了一块料放进烤炉,烤出来发现味道不错,后来又放了些果仁红糖,把面剂子拽到烤盘上,烤出的面剂子发开了连成片,不当点心卖,当时卖的很便宜,有人问叫什么名?田庆隆想了想大缸做的烤炉里出来的就叫缸炉吧。
聚庆斋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是老北京字号。现在已传承第十八代。
缸炉,旗人叫饽饽,那个炉字,老北京发音念漏。大八件点心的一种。
缸炉,从宫里传出来的,宫里嫔妃坐月子必备点心。老北京人春节祭祖必备的点心,还有就是老北京看望坐月子的人的面子礼,不是用莆包装就是点心匣子,上面必有一张红纸。据说缸炉好消化有“磨牙”.的作用。
缸炉有六边、七宝、八角、九尊之称。我买的应是七宝,七块连在一起。年过完了,又订了缸炉,今天快递刚送到。
还是想买聚庆斋的九尊缸炉。听说王府井大悦城里有它的专卖店。

前一篇:正月十五
后一篇:西山。元宵节。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