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的记忆
晚上老伴吃的早睡的早,一般六点就睡了,他是一个守时的人。躺下有三种眼药,都相隔半小时。前两种还没睡着,第三种就很难点眼药水了,好好叫听不见,大声叫惹来不满,好在我心态好不计较。小灯亮着,收音机唱着说着,这是他的世界。
我的世界呢,用女儿的话说,我妈下班了!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那个世界有烦恼有忧愁也有快乐和回忆。我这个人最大的优点也许是缺点,就是活在自恋里,在自恋里我是幸福的快乐的积极阳光的。也许正是这自恋才拯救了我。
自恋的世界里,我一般睡的很晚,最晚十一点,那就是周末有"天赐的声音""声生不息"节目。其它时间看电视、写日记,是不是很紧张,时间对于我总是不够用。我珍惜这属于我的自由空间。
今天有点烦,本该睡了,女儿走过来叫我,她知道怎么哄我开心,她常常入无人之境进入我心,我毎毎就范,浑然知浑然不觉。她知道我喜欢旅行,凡是去过的地方都成了我的乡愁。只要一提这事,还真能将我从烦恼中解脱出来。
这不,她提了武夷山、提了厦门、福建。女儿居然全忘记让我去南普陀寺替她还愿一事,她是不是骗我呢,这样显得我记性好,善意的谎言,我总是当真。凑巧的是,我只有照片却没有日记,全凭记忆了。
这是第一次组团去旅游。24年前的98年5月份。我和笪即是同事又是好朋友,是那种能说心里话,又能玩到一起的人。是那种不小气有点仗义的人。那时候既没有百度做攻略,也不是网络上一键定制,而是在报纸的副刊夹缝广告里寻找旅游景点和旅行社。记得我们先选择了去武夷山、厦门、福建这条线,然后又找了中青旅,旅游费好像是三千左右,在当时不算便宜。接下来就是去旅行社签约付款。这次组团有三十个人,二十天。坐火车、住酒店。定好了出发日期、集合地点。还记得我们俩在机关也是头一份组团旅游,以前都是厂里工会组织。出发前我们很兴奋,异常兴奋!
(下面省去出发、火车、同行人、导游、到站、酒店)
接下来和女儿讲了南普陀寺还愿请香一事。那天天空下火一般,笪陪着我,去了南普陀寺。我不懂请多少香为宜,以为越多越好,也不知道替她还什么愿请了一把香,每根很粗。大太阳底下心诚的点火,却点不着,一把香点了半天,还掉在地上,差点儿烧了手。对于上香的人来说这不太吉利吧?我汗流夹背,慌慌张张,一点也不从容,总算把香插在香炉上。记得香炉香火燃燃,插个香也不易。女儿说这也许预示着后来的不顺。
我和笪每个大殿都进,见佛即拜。看到一个年轻女子,身穿一件白色连衣裙,楚楚可怜的样子,她拜时面带泪痕,几度哽咽,能感觉到她定有苦楚,不知道她有怎样的故事,更不知她如今过得怎样,她的样子至今还会记得。
南普陀寺位于五老峰下,毗邻厦大(去参观了)始建于唐末,称为泗洲寺,宋朝时改为普照寺,明荒芜,清康熙才重建,供奉的观音菩萨。
我们又去了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记忆深刻的有明万历血书《妙法莲花经》还有一尊白瓷观音。还有很多石碑石刻、寺后崖壁上佛字令人惊叹!
又去了日光岩。山门处一块巨岩凌空立,巨岩峭壁上有"天风海涛"四字横书,右侧"鼓浪洞天"左侧"鹭江第一"。日光岩寺是一块巨岩复盖的山洞,称"一片瓦",据说凌晨此寺首先沭浴阳光,因此得名。
也许和日光岩天生有缘,特别欣赏和喜欢这处处都和岩石、石刻有关的寺。同行的笪最怕热,一热就双手插腰,眉头不展,日光岩,真乃日光照射的岩寺,而我却迸发出极大的兴趣,一马当先向上行进,果然有凉风指引。石巷旁两处"九夏生寒、鹭江龙窟"题刻,石巷也是两块高大岩石夹峙而成,这不是人工巧匠,而是天赐而就,周围高大丛树遮荫,凉风习习,让你顿生凉意,暑气全消。再往上走,便是龙头山寨,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屯兵时留下的寨门。
日光岩半山腰有一古避暑洞,也是几块巨石叠成的自然石洞。日光岩俗称岩仔山,别名晃岩,相传1641年郑成功来到晃岩,看到景色胜过日本的曰光山,便把晃字拆开。这个传说好,也拆的好!
皓月园,在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雕像下,青铜大型群像浮雕下、古炮台都拍照留念。
对了,喂了孔雀。
对了,还参观了《嘉庚公园》。
鼓浪屿唯一的遗憾就是,对于千余幢中西合壁的,风格各异的建築,这次旅行没有安排。
这次补记中没有写菽庄花园。只有一张"枕流石"照片。如果要写菽庄花园、嘉庚公园、厦门大学,就更长了。
记忆这个东西很诡异,你想记住的,也许会模糊,你想忘记的,它却不停地冲击着你的头脑。
这次旅行是先去的武夷山,对于武夷山,只知有大红袍名茶,别的知之甚少,要说风景,它的特点是山挟水转,水绕山行,盈盈一水,折为九曲。盘曲山中,长9公里的九曲溪,坐在竹筏上漂流,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水程,我和笪坐在第一排,离船夫近,从九曲到一曲,顺流而下。看36峰在曲曲溪间兜兜转转,坐在竹筏上,听船夫高音亮嗓,右边看齐云峰,左边白云峰,而且还有传说娓娓道来,像评书一样。一会儿是天游峰,一会儿是虎啸岩,一会儿是玉女峰,似像不像,你看像就是了……九公里的水路不热不闲,船夫天生的好嗓子,我想他要是高歌一曲错不了。我还和船夫借竹篙装模作样的照了一张照片,只是找不到了。九曲溪,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色的山水画卷。只可惜二十几年前还没有手机摄影,否则九曲溪竹筏漂流拍成小视频,打开记忆才是最完美的。
这次去武夷山,我和笪啇量好坐滑杆。九三年去黃山,山可比武夷山高多了,我们不坐缆车,从前山爬到后山。可能年纪大了天又太热,一开始坐在滑杆上心里特别紧张,两手都是汗,抬滑竿的小伙子,个子不高很黑很结实,抬着滑竿如在平地上行走,一点不夸张。他是本地人,从小到大,这武夷山的36峰,通往天游峰的路,任它崎岖蜿蜒都在脚下。等你不害怕了,也就到了。
本想在九曲溪用相机拍照片,没承想好到位置都让私人摄影包下来,你若是拍摄就得掏钱,一张10元,还不少人排队,更助长了这不合理的霸王条款,为了留个纪念,也只好拍了一张,还没站好就按了快门,让他重新拍,他还不干。本来挺高兴的,为这等小事不值。
对于六棵大红袍母树,本人一向自诩记忆力好,却没有什么印象,只有导游带队去体验武夷茶文化,在音乐声中,由漂亮的女孩进行茶道表演,一遍又一遍的洗茶、筛茶,大约鼓搗了六七遍,才每人一小杯,先闻后喝,哪里等得了,都渴了,一饮而尽。最后就是每人买了武夷岩茶。说是正宗的。
因了去南普陀寺为女儿还愿一事,竟然发现24年前曾经去过的武夷山、厦门一游,在我的记忆中如喝了酒断片一样,有些记忆模糊,有些细节忘记,好在有照片,将碎片化的记忆拼凑在一起,补记一下。














(有两张照片感谢百度)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