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访汉中奇石协会名誉主席曹惠民先生
王志成
“朝石居”是博友的一个网名,打开这个博客,只见各类奇石图片琳琅满目,精彩纷呈,与此同时,诠释介绍奇石的文章也独具特色,雅俗共赏,且不乏奇石专业知识。细览此博后,才知道博主原来是一位退休的火车司机,这更增添了我的好奇。火车,是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火车司机,尤其是蒸汽机车司机,虽然滚滚长龙在其操纵下飚轮飞驰、汽笛长鸣,在局外人看来很是风光和大气磅礡,但其职业的艰辛和责任的重大,又非一般人所能理解。收藏、把玩奇石,则又是另一番闲情逸致。这一动一静又是如何巧妙的联系起来的呢?
辛卯岁杪,在热心网友的邀约下,我们一同拜访了朝石居这位从未谋面的网友。之前我们虽曾邂逅于网络,但毕竟是读其文而未见其面,接网友电话之后,先生恐我们在他所居的这个本市一个较大企业家属院第一次上门不好找,便径直到大门口等我们,好在我博客有头像,故老先生一眼便认出,这也算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吧!
进的室内,客厅正面是个硕大的博古架,整整占据了一面墙。各类奇石大小不等,形态各异,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话题先从他的博客名“朝石居”说起,先生解释说,之所以命此,其意有三:一是对我国已故著名美学评论家王朝闻尊敬怀念,取一“朝”字;二是自己叫曹惠民,朝和曹同音;三是既然爱石,自然当是石居了。好一个“朝石居”,果然名副其实。
先生儒雅谦和,博学宽厚,边谈便向我们介绍一些他的“镇家之宝”和奇石收藏的知识,丝毫无奇货自居的小家子气,这正印证了他以石交友,淡泊人生的心态。一番晤谈之后,我们方对先生的人生轨迹,才有了一个轮廓了解。
一、万里铁骥壮人生
先生祖籍四川,1946年生于古城汉中,在山城略阳度过了少年时期,高中毕业后,怀着对祖国铁路建设的向往和一腔豪情,18岁参加铁路工作,先后在原略阳机务段、勉西机务段,开过蒸汽机车和韶山一型电力机车。历任蒸汽机车学员、副司机、电力机车司机。在宝成、阳安铁路历经风雨,见证了中国铁路电气化发展进程。由于他在工作中一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凭着他过硬的司乘业务技术,多次化险为夷,开车20多年,安全运行约100万公里,创造了没有发生一起责任行车事故的“零”记录。为此,他一九八九年荣获全国铁路劳动模范,受到铁道部表彰奖励。但这些成绩的背后,也饱含着先生和妻子的艰辛。曹先生上有老,下有三个孩子,他跑火车,和妻子离多聚少,家里的事里里外外全凭妻子一人操持。即使是1981年略阳遭受特大水灾他家也被水淹,段领导硬逼着他回家料理,他也只是把家人看望后,随即又照常出车。因为他知道,灾后抢运救灾物资任务十分繁忙。每当他稍有想法时,他就想到身后有几千名旅客和上亿元的国家财产安全系于己身。因此,他时刻提醒自己,必须用最强的责任心来确保安全,万万不可粗心大意!100万公里,算起来,可绕地球25圈。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何况先生原本就是一个爱岗爱家之人,他深知几十年来,对妻子亏欠太多,军功章也有妻子的一半。
也正因为时届年头岁尾,漫谈间又聊到铁路春运,这不经意的话题,却又引起了先生难以抹去的记忆。先生满怀深情地对我们说道:回想起上班时的过新年,经常是在寒风和雪花的飘扬中,带上了两个职工食堂买的杠子馍和一块黑咸莱,踏上了值乘的路途,那时不象现在,还有方便面可吃。临上车前,在段门口的小卖部,买上两盒大雁塔香烟,这是必不可少的精神伙伴,漫漫长夜寂寞时抽上一枝,提提精神。就这样开始了我无数次的过年旅途......。害怕过节过年,大多数铁路机车乘务员,都有同感。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过年本是快乐和喜庆的,但我在乘务工作的那段岁月,却害怕过年过节,火车司机啊,上对父母、下对妻儿欠下了太多的情感!
对此,先生不无动情地说:在一年一度春节来临的春运时,希望社会对铁路和铁路员工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关心,少一点责备,少一些抱怨,这就是我——一名退休老火车司机的拜托和希望。因为铁路职工们,也上有老下有小,他们也有家呀!当你们踏上回家的列车时,有多少默默奉献的铁路职工和火车司机,正在为大家能与亲人团聚,能欢快过年,而忘我的工作......。说到这,我们分明看到先生眼里已噙着泪花,陷入了久久的沉思。是的,尽管目前春运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多一份理解,我想,人间就会多一份和谐。
先生从铁路退休已经十多年了,在言谈中,虽然偶尔也感觉到在某些地方铁路对他们这些老师傅有所亏欠,至今他工资刚过两千,这其中还包括他被评为全路劳模奖励的那一级工资,否则更低。但我们依然能感觉到他对铁路还是有那么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这大概就是生活及岁月留下的印痕吧!其实,这也并不奇怪,先生从10多岁步入铁路,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和大半生年华,洒下了一路汗水。他对铁路的一切是那么的热爱、那么的熟习、火车头、搬道房、信号机、信号灯......对于铁路,他实在有太多的回味和追忆,而今虽已退休,然而那逝去的岁月,却又怎能轻易忘怀?要不然他为何又以“老火车司机”之名专开一博,将过去的铁路生活搬上博客,这难道不也是一种怀旧和思念吗?令人欣慰的是,此博同样点击率较高,因为人们从这里看到了当年那种艰苦奉献精神!
二、奇石天地谱新篇
上个世纪90年代末,当年驾驶着钢铁巨龙驰骋于安康、广元、凤州千里铁道线上的他,由于年龄的原因,告别了令他喜悦与艰辛同忆的铁路事业,定居在妻子所在地的汉中。阴差阳错,使他又与奇石收藏结上了缘。如果说在这以前他是和火车头为友的话,那么而今奇石却占据了他一定的生活空间。
要说,这还与他的铁路老本行有关。此事说来话长,先生回忆说:八十年代,他一次跑车到广元,下班休息无所事事,就到广元铁路俱乐部图书室看书,无意间在翻阅人民画报时,看到了一则关于奇石的报道,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他对奇石产生了理性上的认识,从此便爱上了奇石。在此之前,他虽有捡拾花石的习性,但那是无意识的,严格讲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再则,因为乘务工作单调,加之他认为自己性格内向,收藏赏玩奇石一个人也能进行,并且不会影响工作,所以他选择了奇石收藏和鉴赏。再一原因,还因为他跑车的宝成线、阳安线,地处嘉陵江、汉江沿岸,这也为他寻觅、收藏这两大流域的奇石提供了方便。最后一条,先生认为,奇石就是大众的艺术,相对而言,它不像书画那么深奥,也不像瓷器容易破粹,它是纯天然的神奇造化,具有唯一性及不可复制性,是任何人为艺术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可以说奇石是离老百姓最近的艺术。收藏奇石,自能亲近自然,享受“石尚”!这,就是一个火车司机收藏、鉴赏奇石的真实动因。
由于年龄原因,近年来先生外出到山川河流觅寻奇石的机会少了,但爱石赏石的热情反而更高了,他积近20余年采石、赏石、研石之感悟,厚积薄发,整理、撰写了大量介绍汉中奇石收藏、观赏方面的文章,发表在有关刊物上,使汉中的奇石逐渐被外界所认识。如发表于2005年《中国奇石》创刊号上的《汉中与汉中奇石》,就是推介汉中奇石的一篇重头力作。在这篇文章中,先生写道:汉中位于陕西省的西南部,地处秦岭巴山之间。距今约一亿二千万年的白垩纪地壳发生断裂错动,形成了如今汉中地区的地貌构架,在这漫长的地质时代,由于多旋回褶皱运动,造成了高低各异的山脉、丘陵、河流、山川。特别是境内长江最大的两条支流汉江、嘉陵江,秦岭、巴山更为汉中奇石资源的形成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接下来,先生对颇具地域特色的汉中奇石的种类作了如下简述:一是产於汉江水糸的奇石种类:1.金带石、2.黄蜡、自蜡、彩蜡、黑蜡等、3.图案石、4.象形石.5.文字石、6.竹叶石、7.玛瑙石、8.各种化石、9.碧玉、10.产于丘岭山坡的响石等。二是产於嘉陵江水糸的奇石种类:1.竹叶石、2.绿彩石、3.珊瑚化石、4.龟纹石、5.青花石、6.彩陶石、7.玛瑙石、8.蜡石、9图案石、10.象形石等。可谓洋洋洒洒,更像一副巨画,把“养在深闺人不知”,却又千姿百态的汉中奇石展现于世人,扬名于中华。
又如在2000年9月5日发表在<<奇石根艺>>报上的<<个人奇石收藏大小之我见>>一文,认为目前奇石收藏,已从过去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了。但收藏奇石,首先涉及到的是奇石的块度(大小)问题,奇石大小应与自家的空间相协调。先生以自己的藏石经验并结合石友的实践,认为一般应在20---45cm之间,即块头在一尺见方左右为宜。其合理性在于: 一、便于家庭收藏陈列;二、可置于手中把玩尽赏手鉴之乐趣;三、便手携带外出参展,或是以石会友。当然,先生也并非就说大块度的石头不好,而是认为作为个人收藏奇石的规格应有个度的问题,不应盲目求大,而应从内涵上去追求。
还如针对当前赏石界少数人缺乏道德修养和疏于学习自律,在奇石作品中弄虚作假、骗取钱财等不良现象,先生及时撰写了《石品乃人品》一文。认为作为一个奇石收藏者,要想搞好奇石收藏,必须先学会做人。因为藏品与收藏者的心灵世界、人格品德、艺术境界、格调追求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正如我国自古就有“文如其人”、“画如其人”之说一样。只有不断加强收藏者自身的思想品德和艺术修养,奇石文化才能结出更加丰富多彩的硕果,收藏之路也才能越走越宽广。
先生的这些文章及精辟见解,由于入情入理,对石友无论是思想上还是收藏专业上均有较大的帮助和启发,故深受石友赞同。
先生自己精心收藏的图画奇石<<儒圣>>,由于其温润细腻的石质,影显出一代儒圣孔夫子温文尔雅的形象,在第五届中国赏石暨国际赏石展上荣获银牌奖。另一方被命名为<<师牛图>>的汉江图案石,先后被<<中国花卉盆景>>、<<花木盆景>>赏石版、<<石友>>、<<陕西藏石大典>>、收录刊用、并被铁路有关部门制成铁路站台票公开发售供收藏,现已成为不可多得的首创将奇石搬上铁路站台票的珍贵藏品。
由于他在汉中奇石收藏和对外宣介上的贡献,2001年他被推选为汉中市首届奇石协会会长。原陕西省地质矿产局离休干部,中国宝玉石协会观赏石专业委员会顾问,陕西省观赏石协会创会会长,著名奇石收藏家及鉴赏家李饶先生,曾于1998年5月19日到他家赏石并点评了他的部分藏石,对<<仕女图>>、<<师牛图>>、<<衮雪>>、等奇石藏品,给于了较高评价,并在他撰写的<<陕西奇石资源初探>>一文中再次提及。临行时还亲自赠书<<小石头记>>,并欣然为他题词:“通石理而养性、悟石德而修身”。
三、老树根深更著花
先生深知,奇石收藏、观赏活动要有生命力,就必须要靠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来支撑,要真正作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光凭一时的热情和冲动或赶时髦都是不能持久的,更不可能取得相应的成果。为此,先生不顾花甲之年,较系统的学习了与奇石相关的知识,购买、阅读了《矿石学》、《岩石学》、《结晶学与矿物学》等高校地质专业教材,和著名美学家王朝闻的《美学概论》、《中国美术史》等著作,以及知名画家张炬的《以艺进道》等书籍,同时他还阅读了《道德经》、《庄子》等中国古典哲学书籍。更令人钦佩的是,在他收藏奇石的早期,由于这方面资料奇缺,他便千方百计的从各种杂志、报纸、书籍上收集,竟手抄了10多万的资料,装订成一部书,定名为《石趣》,虽然纸质已经发黄,但却是先生作为“石痴”的有一个见证。粗粗浏览,但见内容亦自成体系。从第一篇奇石的收藏价值,到第二篇奇石的分类,再到奇石的品评等等,脉络清晰,内容实用。
通过大量的阅读学习,使先生对奇石的生成、收藏、鉴赏、品评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和认识,对人与自然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对奇石的自然美、艺术美;对奇石观赏过程中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也理解的更加辩证。难能可贵的是,先生并非为学而学,而是把它运用来指导奇石的收藏与鉴赏,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自己奇石收藏的文化和艺术品味。这从他给一些奇石的命名和品评文字即可明显看出,真正达到了点石成金,突出特征,深化主题,丰富内涵,完美形象,提高观赏价值的目的。
如他给汉江石<<还我河山》写的鉴赏词:
该石构图由近至远:近景---岳飞身披战袍,手持仗剑侧面影象;中景---一古代女性剪影;远景---重峦叠嶂的群峰,组成了一幅虚实相生,构图严谨的大写意国画。把岳飞高尚的爱国情操,表现的淋离尽致。中景女子剪影形象,如画龙点睛之笔,把家的意境,恰到妙处的点化了出来,而远景的山峰,则表现了祖国的大好江山,一虚一实,把民族英雄岳飞的保家卫国、还我河山的英雄形象,塑造的十分到位,赏者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妙化,正气必树,此乃好石,当藏、当赏!
又如他给人人熟悉的十二生肖奇石题写的鉴赏词,堪称美妙绝伦。
虎:有百兽之王的称呼,还有狐假虎威的说法,更有虎虎生威的美誉......我认为做人千万千万别虎假虎威,做事干事业,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需要虎虎生威的大气和风度,胜不骄、败不馁,这样你的人生和事业必定辉煌和精彩!
龙: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素有龙的传人之称谓,普天下的炎皇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行九天、龙腾虎跃......愿中华民族如日中天,永远光芒四射,圪立在东方!
马:老马识途、马不停蹄、天马行空、一马当先......对于马,有许多赞美之词,但千万不要忘记马失前蹄的教训。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对事业,应马不停蹄、一马当先永往直前。而对亲朋好友绝不能天马行空、独往独来,要有团结互助精神,这样你才会走的更远,万马奔腾永向前!
猪:生性懒惰,好吃懒做,因此落得个任人宰割的下场!由此我想到了做人,人来到这个世界,不是让你享清闲的,而是让你奋斗的。好吃懒做就是猪,猪的下场是可悲的。作为人,就应该有点精神,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好日子是会有的,而且用劳动换来的幸福和好日子,永远是心安理得的。对那些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不劳而获的贪官污吏们,纵得一时之乐,是早晚会得到清算的。
鸡:谐音吉,因此也就有了大吉大利的说辞,古今画中常有它的身影,象征吉利。可见人们对人生、生话、都向往吉祥如意,追求平安祥和。金鸡报晓,告知人们,新一天的开始。年年雄鸡报晓、岁岁四季吉祥。祝大家在人生的征程中,万事如意,美满幸福!
狗、乃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它看家护院,抓捕猎物,然而、吃的却是人类的残汤剩饭而从无怨言。俗话说狗不嫌主贫,无论主人多么贫穷,它对主人的忠诚从不会改变,从这点说来,狗性比如今有些人还强。动物是通人性的,但愿人们不要依贫富定好恶,不因贫富选朋友。
实话说,十二属相,篇篇精彩,我真是有点不忍取舍。但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枚举了。它言简意赅、褒贬鲜明、意境深邃,文采华瞻且又饱含人生哲理和世情沧桑。其书卷味之浓,若不介绍,你恐怕很难想象它会出自于一个退休铁路工人之手。学养的充实,不但使他在奇石收藏的实践中得心应手,而且使他在奇石欣赏理论上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这从他发表在《石语》报上的《奇石的美不是客观存在的吗?——与贾精一教授探讨》一文即可看出。此文从哲学、美学的基本观点出发,认为奇石的美和美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美感是主客体和谐交融形成的,但奇石的美却是不以人的主观感受而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更不要说他时常应邀为一些大型奇石展解说,从奇石的形、纹、质、色、韵等方面侃侃而谈,令听着陶醉了。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你不以为,曹惠民先生的经历不正应验了这句广为传唱的歌词吗?从火车司机到奇石收藏者,这难道不是一个富有魅力的传奇故事吗?至于“精美的石头会唱歌”,那先生收藏的这些奇石便更有这个功能,它们不言而歌,为何?因为正是这些天地精灵给他的生活带来了乐趣,正是它们唱出了人间最美之歌——天籁之声,使他在家中便可尽享自然之美、之奇、之趣、之乐。就连我这个外行,欣赏后也竟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杰作,留连忘返,久久沉浸在愉悦之中。道别时,先生再次对我说,他只是个平凡的铁路退休人。是的,正是因为平凡和朴实无华,所以他才更深刻的感受到这种来自山川河流的自然之美!
附记:就在这篇拙文即将落笔之时,得知2012年1月8日,汉中奇石协会换届,协会改选前先生曾多次恳切提出不再担当主要职位,重在培养新人。为尊重先生意愿,新一届协会虽再未选他担任主要领导,但他仍被聘为名誉主席。聘书这样写道:曹惠民先生:鉴于您对汉中赏石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及在奇石收藏界的崇高威望,特聘请您担任汉中奇石协会名誉主席。
2012-1-13 于汉中
http://s1/middle/7f28adfcxf1fd934e2480&690
曹惠民先生与作者交谈
http://s15/middle/7f28adfcxb6628aa328de&690
曹先生所藏部分奇石
http://s8/middle/7f28adfcxb662903ee617&690
发表在《中国奇石》上的文章
http://s8/middle/7f28adfcxb6629db734a7&690
李饶先生在文章中点评曹先生的奇石
http://s14/middle/7f28adfcxb662a0b680ed&690
李饶先生给曹先生的赠书及题词
http://s4/middle/7f28adfcxb6633a3acf83&690
贾精一教授给曹先生的赠词
http://s12/middle/7f28adfcxb662ad8f237b&690
曹先生在《石友》杂志上发表的文章
http://s4/middle/7f28adfcxb662d7adb653&690
曹先生在《石语》报上发表的文章
http://s5/middle/7f28adfcxb662daab3834&690
铁道部颁发的全路劳模证书
http://s5/middle/7f28adfcxb66347227984&690
曹先生手抄的《石趣》一书
http://s5/middle/7f28adfcxb662de31c9c4&690
阅读过的部分大学地质专业教材
http://s14/middle/7f28adfcxb662e4ec367d&690
曹先生的部分藏书
http://s2/middle/7f28adfcxf1fdd2564eb1&690
曹先生的部分藏书
http://s3/middle/7f28adfcxb66324a00a52&690
汉中奇石协会的聘请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