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兄弟:把敬老孝亲当成自己的“事业”
(2023-03-27 17:12:35)分类: 转载 |
“陋屋偏逢连夜雨”,天灾人祸,郑忠金和郑法金兄弟都占全了。
三口之家,两名壮劳动,在农村这本该是很有优势的配置。但在郑忠金、郑法金兄弟家里,却是另外一种景象。走近这个家庭,细细了解就会发现,除了两名壮功力,这家里还有一个场大火、一间泥土房和一个久卧病床的母亲。
在当下这个时代,别说是一场大烧毁所有家产,光是一个20年的病人,也能把一个家庭的耐性消磨殆尽。
但对于郑氏兄弟来说,对于张水花来说,一场大火,一场大病,并不是人伦突变的转折点。一如既往的爱,全都写在这二十年如一日的“执拗”里,而正是“傻子”般的任性,让这个老实人一无所有,只剩下一份发人深思的孝道。
称其家徒四壁并不为过,在当下中国,即便是在农村,还住泥土房的农民也并不占多数,郑家就是其中之一。男里有两个男壮丁,按道理说不该落魄到这般田地。在农村,没有穷人,只有懒人,政策这么宽松,只要肯劳动,即便不能富裕,小康也不成问题。但郑家多灾难,天公不作美,水火最无情,命里该有一劫,终也逃不过,既然躲不及,尽管承受好了。于是,两个穷人带着一个病人,把穷困走到极致。
虽然说农村的男孩子娶不上媳妇,也才不过是这几年的事儿,二十年前,娶不到媳妇的人也并不多,郑家就有两个老光棍儿。花甲左右的年纪,两人至今单身,不是为了照顾母亲,志不娶妻,而是当真穷得没有任何娶妻的资本。一个打工,一个守家,分工不分家,一个一心一意挣钱糊口,一个全心全意看护母亲,没有时间论嫁谈婚,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于是就这样,二十多年还是“老男孩儿”。
社会上有一句戏言,“穷得只剩钱了”,可能是揶揄,但笔者觉得就套用到郑氏兄弟身上再合适不过,他们是真穷,而且是“穷得只剩孝道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虽然敬老孝亲不是一个行业,但郑氏兄弟硬是把它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并且做成了孝老楷模。一份职业没有前途,自然被人瞧不起,但像郑氏兄弟这样的职业不丢人。“寒门无上品”,此言不实。有的人家境殷实,却因继承财产问题闹得父子反目、兄弟成仇,当真是家庭伦理节外生枝的悲剧。而郑家无财,但可以自豪地向世人宣布:我们穷得只剩下“孝道”了!他们就是道德里的状元郎,虽然不能生财生金,但却换得交口称赞,此生清贫,何足道哉!(何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