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支书”凿出一条村民的希望之路
(2022-07-27 15:44:25)分类: 转载 |
“左有石柱河,右有洋芋河,前面梯子河,后面大山坡,祖祖辈辈像骆驼。”在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这首民谣不知流传了多少年、多少辈。修通一条通往村外的公路,是村里人世世代代的梦想。2005年,在王光国同志的带领下,店子坪人开启了绝壁凿路之旅。历时五年,2010年末,王光国与店子坪的村民一道,用炸药、锄头和簸箕,从悬崖上凿出了一条长2.5公里的毛公路。
作为店子坪村村支书的王光国,并非是干部队伍中的“关键少数”,而是“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的最基层工作者。但他却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种出了累累硕果:以凿崖修路打下了“愚公支书”的口碑,以转型发展帮村民脱贫致富,更是以坚守信念来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
党员干部,要以做好人做实事来博得百姓的口碑。这口碑,是天地中的一杆秤,也是“四个全面”事业完成的必要因素。而“愚公支书”王光国,不仅获得口碑,还给村民闯出一条希望之路。纵览他的方法论和致富经,确实值得广大基层工作者借鉴。
人言道“要致富,先修路”,这是老生常谈。但在王光国看来,凿崖修路,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在悬崖峭壁上修路,看起来是难,但更难的是让真金白银飞进大山的“新路”。因此,我们才看到王光国带领村民走“农户+集体+公司”三方合作经营管理模式,和富裕地区开展“携手共进,优势互补”发展项目……多重发力,齐头并进,王光国终于带领村民走出一条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致富路。
显然,在王光国的工作字典中,“创新”是其中的关键词。如果仅仅是修出一条走出去的山路,那王光国或许就只是“许三多”般的人物。然而,正是找准了店子坪村因地制宜的发展项目,才让村民们都捧起了金饭碗。这种面对新问题,坚持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能力和气魄,才是这个新时代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工作者最为需要的素质和才干。
择卒不如择将,任力不如任人。像村支书这样的基层工作者,往往是给当地村民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领头羊”“牵头人”。我们也看到,顶层设计者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都在王光国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也在他工作中得到较大落实。其实,基层工作者要有时刻的本领恐慌之感,也当有王光国这种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否则,缺乏知识,没有本领,只是一味地喊口号,又如何能给大家凿出一条希望之路?(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