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湖杂谈三国四十四 王允为何杀掉蔡邕

(2013-02-07 08:17:52)
标签:

江湖文章连载

李治亚

三国

文化

分类: 江湖评名著三国卷

http://s7/mw690/7f230c8dtd517caaedd06&690王允为何杀掉蔡邕" TITLE="江湖杂谈三国四十四 王允为何杀掉蔡邕" />

 

    却说在王允的安排下,吕布等人齐心协力杀死了董卓,这是人心大块的事情。王允命人焚烧董卓的尸首。整个长安城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朝野人士自以为大汉王朝将要中兴,而司徒王允无疑是这次拯救大汉王朝的重臣。
    正饮宴间,忽人报曰:“董卓暴尸于市,忽有一人伏其尸而大哭。”允怒曰:“董卓伏诛,士民莫不称贺;此何人,独敢哭耶!”遂唤武士:“与吾擒来!”须臾擒至。众官见之,无不惊骇:原来那人不是别人,乃侍中蔡邕也,允叱曰:“董卓逆贼,今日伏诛,国之大幸。汝为汉臣,乃不为国庆,反为贼哭,何也?”

    邕伏罪曰:“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肯背国而向卓?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自知罪大。愿公见原:倘得黥首刖足,使续成汉史,以赎其辜,邕之幸也。”众官惜邕之才,皆力救之。太傅马日磾亦密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若使续成汉史,诚为盛事。且其孝行素著,若遽杀之,恐失人望。”允曰:“昔孝武不杀司马迁,后使作史,遂致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运衰微,朝政错乱,不可令佞臣执笔于幼主左右,使吾等蒙其讪议也。”日磾无言而退,私谓众官曰:“王允其无后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岂能久乎?”当下王允不听马日磾之言,命将蔡邕下狱中缢死。一时士大夫闻者,尽为流涕。
    可见王允虽然能杀掉董卓,除却大汉王朝的心头大患,却无法让大汉王朝步入正途,大汉王朝正是由于王允,才像一个久病的人,日渐病入膏肓。你看对待蔡邕的事件,越发显得王允在政治上不够成熟:
    其一,王允的是非观念太强,不懂得权变,不是玩政治的好手,政治家要求自己的政权要达到大多数人的拥护,而不是孤立众人。
    其二,蔡邕是当时社会名流,地位很高,杀了他肯定会影响大家对自己的信任程度,况且蔡邕的好多弟子都是社会上的大腕,这些人比如曹操等都是朝廷的大臣,不杀蔡邕,肯定能激起别人对天子的效忠思想。
    其三,让蔡邕这样的人继续为朝廷效力,肯定会对朝廷感恩戴德。蔡邕是个小文人,他只知道有恩必报,因此发自内心的为董卓当年的知遇之恩而流一丝同情之泪,这实在不是被杀害的原因。
    其四,王允没有胸怀天下的气度,而是睚眦必报的小人,即使是个君子,也不是个成就大事的人物,这和曹操重用杀害自己儿子的张绣、辱骂自己的陈琳远远不能相比。
    其五,王允不会顺坡下驴,而只是一意孤行,看看自己身边许多有名望的人都在为蔡邕求情,王允就该知道自己其实是好心办错事了。
    总之,王允心计可以,尤其是连环计招招致命,可惜在为人上不是成熟的政治家,没有周公吐脯天下归心的气概,因此在杀死董卓之后,没有几天就匆匆的命赴黄泉,实在让人感到可怜可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