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涛:几位大咖走了,你无法想象影视娱乐圈的压力大到吓死人!

标签:
杂谈曹海涛财经 |
分类: 财经 |
看着这圈起高楼,看着这圈宴宾客,看着这圈楼飘摇,一阵天堂,一阵地狱。影视娱乐这个圈怎么了?
博纳影业的副总黄巍坠楼,音乐人赵英俊早逝,光线影业、乐视影业的创始人张昭病逝,以及接连年轻演员们的猝死......庚子年异常的不平静,影视娱乐圈怎么了?该自认命苦还是继续抱着梦想窒息?
我们要不要也摸一下自己的心脏,看看它能否承受这精彩世界中一轮又一轮的刺激!
中国影视娱乐业的第一波快速发展得益于2019年10月30日第一批创业板开启迎来华谊兄弟及后来华策影视上市的资本圈的看重和青睐,之后我国政府在2012年将文化行业作为支柱产业的第一次论调更是让很多金融机构笃定了这个产业,加之后来互联网等科技提速了原来作坊式的影视生态,一阵阵利好接踵而来,让影视娱乐圈一下成为了资本的香饽饽。
但时过境迁,这些积极因素目前已经大不如以前那样号角长鸣。
影视领域自2016年证监会禁止跨界并购开始进入其火热上升后的极速调整期,突然一泼冰水浇灭了行业激情迸发的火热,2018年税收事件带来进一步受压,让很多资本谈影色变,2020年的新冠疫情更是釜底抽薪,产业链的半停滞带来了这圈的生死考验。
与生死比起来,可能张若昀父亲被限制高消费,知名导演高希希被限制高消费都不算什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影视娱乐界的大佬这几年不是三角债缠身,就是不敢回国,不是各种歇业转行,就是各种抑郁无奈。
这几年这个圈子不少的真心朋友间聊的真心话是:姐妹,你欠多少亿?兄弟,你呢,你欠多少亿?
太难了,太难了,太难了......
要不乐观一点,心态早崩了!
这个圈子还有一点是最致命的,就是:熬夜!影视娱乐圈哪有真正是上午11点前能聚齐人的呢?想谈事的哪个不是半夜赶场呢?拍戏和制作就更不是用简单的辛苦和往死折腾几个字
可以形容了!需要创作和碰撞的,哪个不是晚上来灵感呢?熬夜、抽烟、上火,这三样夹在一起,什么人能好?
在我做投资时,内心一直有两种声音不停博弈:一是要投一个可以一辈子不用管、天天可以睡个踏实觉的企业,另一种是要狠抓时代的骄子、业绩暴发的那匹马。显然,前者可以内心平静,一生坚守,后者往往暴涨暴跌,天堂地狱一瞬间......
影视娱乐界,这个基本上纯粹靠人的行业:成也是人,败也是人;人是最值得信任的,人也是最不值得信任的;人是最重要的,人也是最危险的。
这个圈子太累了,因为无法离开人,因为人就是核心,因为即使科技再发展,在这个圈子里面卡脖子那个叫创意的还是来源于人。
在这个圈子太累了,累到你要不停学习;这个圈子太累了,累到你累崩了都不一定可以赚到钱;这个圈子太累了,累到你以为是为了梦想,旁人都在质疑你说“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
而之后又会怎么发展呢?
还是坚持2018年我提出的那个判断,至少需要5年的蛰伏,才会迎来影视娱乐领域新的春天。谈几个判断依据:
首先,5G等科技赋能等带来的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升级是未来几年发展的重点。但这仅限于文化展现形式的升级和科技化,并不能有效加速文化创作和影视制作本身的再次爆发。
长期看,在摒除近些年的不利因素后,影视行业的企稳和融合发展是可以预见的。只有娱乐是没有空间和想象力的,试图做到娱乐+科技、娱乐+旅游、娱乐+健康、娱乐+消费等才会进一步拓宽娱乐本身。
在美国资本市场,文化娱乐板块不是各地投资者的主要追逐,因为其处于的阶段和发展空间较其他行业相对有限。
面临着行业的洗牌和人生的跌宕,怎么个“活法”才是对的?
留三分贪财好色,以防与世俗格格不入;剩七分一本正经,以图安分守己谋此生!这句话,对吗?
愿一切走好!愿一切好运!
(2021.2.5 于新浪微博@曹海涛ThomasC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