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大学同学的同事,在一次聚会中我那位同学很有感触地给我们讲述了这个故事。
这位父亲有三个孩子。在有第三个孩子的时候,他总以为最需要关注和照顾的是最小的孩子,于是他花很多心思在小儿子的身上。可是他发现,老二越来越淘气,学习成绩也一直下滑,而且经常会惹事。开始他很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但这位父亲是一个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的人,有空时他就仔细观察孩子们的行为,还有自己与孩子们的互动方式。有一天,他发现一个规律。大人在要求孩子做什么事情,或者分给孩子什么东西时总会按顺序排,要么从大到小,要么从小到大,唯独老二一直得不到第一个关注。发现每次老二都不是那么高兴。
http://s10/middle/7f1e09aftb3e114550469&690
图来自网络
这位父亲仔细回顾了三个孩子从出生至成长的经历,也得出了结论。老大是他的第一个孩子,初为人父的他必定会投入全部经历去迎接和养育这个孩子。而老二出生时,有过做父母经历的他们缺少了新鲜感,与孩子的互动更多是作为父母的义务。到了老三时,他们在年龄、事业上成熟了很多,而且是最后一个孩子的原因,他们对这个孩子又非常地上心。所以,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出生的顺序不同,每个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爱的质量就不一样,夹在中间的老二,总是得不到父母绝对的关注。所以他会想方设法去吸引父母的眼球,以博得父母的关注。认识到这点之后,这位父亲打破了原先与孩子们互动的模式,凡事都要从老二开始。但仅仅这样一个改变,让他的第二个孩子渐渐地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不那么调皮捣蛋,学习也比较努力。
故事到这里还未完。这位父亲是外企的中层管理者,他在用心解决孩子们的问题时,也联想到工作中的管理问题上。他领悟到,管理中最应该关注的目标是中间的人,也就是能力表现中等的那些人。因为这部分人,如果管理到位,激发个人的工作积极性,适当给予帮助,那他们就会成为高能力的人。但管理不到位,公司不够重视时,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会明显下降,很有可能下滑至低能力群体中。
说到这里我由衷地钦佩这位父亲。他没有将育儿的重任包揽给孩子们的妈妈。在工作之余细心观察孩子们的成长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去给予纠正。很多事业稍有成绩的人,经常视育儿为非己任,可一出问题就会兴师问罪,好像育儿与自己无关。育儿应是为人母、为人父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不仅仅是吃饱穿暖的问题,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的因素都会使他们心理发生变化,若父母无法及时觉察任由发展下去,即便很小的问题,也有可能发展为大问题,甚至无法挽回。育儿无小事,需要我们用心去看,更要用心去处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