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儿的天性是飞翔,鱼儿的天性是游水,孩子的天性是做游戏。
——Garry
L.Landreth
晚上,拿起枕边书,当读到这段话时,顿生要牢牢记住它的念想。我反复读了它很多遍,也打开笔记本记录在读书笔记之中,可每次读它时,都有种说不出的感慨。
小鸟不会飞翔、小鱼不会游水,它们就无法生存。那是否也能理解为小孩子不能做游戏,也会失去生存的意义?
我现在能明白,为什么孩子一天到晚都要玩。一个玩具反反复复地玩多少遍都不厌烦,甚至入睡前一秒钟也都在用脚踢打着床的栏杆。明知功课未做会挨批评,但还是会在外头玩耍到天黑,明知家里的锅碗瓢盆是用来烹饪和用餐用途的,可还是会一个个拿出来玩着过家家。
孩子的生活充满了游戏,即便吃饭都是他们游戏的一种,这就不难理解他们吃饭时,为什么总喜欢碰下妈妈的碗,再去拿爸爸的勺子,又手抓菜塞进姥姥的嘴里。对他们来说生活就是游戏,游戏也是生活。
http://pic05.babytreeimg.com/foto3/thumbs/2011/0921/52/4/4381e6a1a8bf978b3e7f5_mb.jpg
▲开进饭桌上的豆豆的玩具车
模仿大人的言行,应该是孩子最先学会的有目的地游戏了。几个月大的孩子就能模仿大人摇头、挥手、鼓掌、伸舌头等等,这是他们努力适应周围环境的一种方式,也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通过这种模仿,他们就能学会生存所需的技能,还可以跟大人进行互动,在这种关系中,感受自己的存在,也在形成对自我的概念。
记得有个心理学家说过一段话,大致意思是“一个不懂游戏的孩子,不是真正的孩子,至少不是智力正常的孩子”。民间也有一种说法,小时候调皮捣蛋的孩子,长大后多半会有出息。会玩、会做游戏的孩子,他们在语言能力未充分发展的情况下,通过游戏的方式去学习、感受、表达,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得到身心的发展,所以成人以后,成功的机会就会多一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