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应怎样教育孩子!

(2011-09-28 13:11:57)
标签:

儿童

大自然

孟子

养成

子女

教育

分类: 知识频道

  http://www.feilala.cn/images//20110928/b6d6100e545a266f.jpg

 

       当家长,教育孩子,是最为复杂的一件事。父母应该广泛地,经常地让儿童与大自然大社会相接触,从具体而生动的客观环境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提高感知觉的能力,促进大脑的机能活动。要支持儿童的好动心,好奇心和好问心。因为儿童的好问是由好奇的动力所驱使的,父母应当给儿童的提问以正确的答复。家长要掌握儿童好动的心理特点,爱护与支持儿童的好奇心,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做到一下点就能很好的教育孩子了!

 

 

1、父母要给孩子做个样子”——以身作则。

 

      儿童是富于模仿性的,父母和子女天天朝夕相处,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子女的监督,其言行举止难以完全回避子女。因此,做父母的,要禁止儿女不要做那样事,总要自己不去做;要教儿女做那样事,总要自己先去做。那就是说,父母要处处、时时、事事以身作则样样都要自己先做样子这是家庭教育的根本法,非常重要,决定家庭教育工作的成败。所谓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

 

 

2、注重第一次。

 

      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第三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错,以后就容易做错。许多孩子养成的种种坏习惯都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学的时候,老师或父母没有及时去纠正他们才导致的,以致于后来一错再错,长大后就更难改变了。所以要把小孩子教得好,必定要在第一次的时候就得教好,奠定较好的基础,为以后做好准备工作。

 

 

3、不要有例外。

 

       养成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易。对于处在这个特殊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他们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养成坏习惯。往往使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要用上很长时间,而养成一个坏习惯,却只需几分钟的时间,甚至更短。所以,父母或老师的要使小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好习惯未成的时候,不准小孩子有例外的动作。一个小小的例外,破坏力极强,有可能会前功尽弃。

 

 

4、让儿童使用自己的手脑。

 

       大人代替小孩子做的害处是:剥夺了他们肌肉发展的机会;养成他们怠惰的习惯;养成他们不知劳苦的习性;阻止他们发展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学的基本原则,所有的学习,都要靠""的。它强调教学中应注重孩子直接经验的掌握,所以老师和家长应积极地鼓励孩子去实践,去获得直接经验。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就应该让他们自己想。我们一天到晚所做的事情,所有的活动,十之八九都是习惯。比如早上起来,穿衣服是习惯,刷牙是习惯,吃饭是习惯,走路是习惯,写字是习惯,睡是习惯,所有的一切,都受习惯的支配,思想的时间却是很少。因此,做父母和老师的,千万不能一手包办,或横加干涉,应当从旁观察,在适当的时候再进行指导。为此,我们应让儿童自己去认识世界。他自己所获得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

 

 

5、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持之以恒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我想小猫钓鱼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吧,就是因为它没有恒心,所以它一点收获都没有。如果只知道应该这样做而不去付诸于行动,或者只有理论,大道理一大堆,却不去实践,都是没用的。只有不断地去做,养成习惯了,然后才会有突出的成绩。孟子说: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认为,揠苗助长,操之过急,违背规律。比如有些萌芽,你每天给它浇适当的水,它就会很快的成长,相反,如果你一下子给它浇了很多的水,不但不会起到灌溉的目标,还会把它给淹死。习惯的养成也如此,一般要经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首先是完全由老师或父母来管理和约束。第二阶段是由团体管理。最后到达某个阶段时才是自己管理。

 

 

6、以积极代替消极。

 

       我们应积极的发展儿童的才能,积极的提高儿童的兴趣,可用暗示、启发和鼓励,切勿消极的批评和抑制他们,因为这样子有时候会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

 

 

7、多接近自然和社会。

 

       走进自然和深入社会是养成儿童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他说,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知识的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每一个人都应当向它们领教,向它们探讨。

 

文章来源:费拉拉知识频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