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雨墙坏”的“雨”读第四声对吗?

(2011-11-07 08:08:46)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随笔

 

2011年年浙派名师暨全国初中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艺术展上,浙江省特级教师、金华四中副校长张震雷老师上了《智子疑邻》一课。在这堂课上,张老师设计了一个“猜读”的环节。把“天雨墙坏”的“雨”和“邻人之父”的“父”的含义分别列出来,学生根据“雨”的含义和“天雨墙坏”很快就做出了判断,“雨”在这里应该是“下雨”的意思,读yù。这与张老师的预设完全吻合。后来,同场献课的并作点评的东北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生导师孙立权老师在点评时提出了异议,并举例认为,如果是读yù,则雨后面应该根有宾语,如《诗经》中的“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时的“雨”字后面跟了宾语“雪”,而“天雨墙坏”中的“雨”后面没有宾语,认为“雨”在这里应该是临时活用为动词,最好读yǔ。可能由于时间关系的问题,张老师也没有就这个问题进行反驳。

其实,在古代汉语中,像“雨”的这种情况应该属于破读范畴。所谓破读就是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该词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传统上把一个字(词)原来的读音叫“本音”或“如字”,把改变的读音叫“破读”或“读破”。

“雨” 属于破读中的“名词用如一般动词的破读”。例如“王”字,在古文中通常是作名词用,读wáng,表“帝王”“国王”之义。如果当动词,作谓语,表示“统治(天下)”“称王”,就读wàng了。如在“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五蠹》)中,前一“王”字读wáng,后一“王”字读wàng。再如“衣”字,通常情况下是作名词,表示“衣服”的意思,读;在“乃使其从者衣褐”(《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作动词,带宾语,表示“穿”的意思,读。再如“语”,本来是名词,读“yǔ”,但有时用作动词,读“yù”。如《鸿门宴》中“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中的“语”就是一例。“雨”字其实就和“衣”“王”“语”同类。

在古代,雨字属于兼类词,因为它的名词义(下的雨,读yǔ)和动词义(下雨,读)都是常用义:①“有渰萋萋,兴雨祈祈。”(《诗经·小雅·大田》)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劝学》)③“戊辰卜:及今夕雨? 弗及今夕雨? ”(甲骨卜辞,见郭沫若《卜辞通纂》)④“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战国策燕策二》)前二例为名词,后二例为动词,都是常见用法。“雨”兼类的几个义项,在《中华大字典》、《辞海》《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中都可以查到。因为类词由于它们经常用作几类词,因此它们所兼类的几个词类的义项,大都被辞书列为义项。而活用的词,它活用的这个义项,因其是临时赋予的,其意思主要根据语境来确定,辞典一般都不作为一个义项列出。所以辞典中是否查到这个词作别类词的义项可以作为区别兼类和活用词的主要依据和简便方法。

综上所述,“雨”在“天雨墙坏”中应该读yù,不是临时活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