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小传: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原籍琅琊(今山东临沂),西晋末家族南迁,定居山阴(今绍兴)出生于名门望族,父王旷,为淮南太守,从伯王导为东晋元帝丞相,幼时言语迟钝,年长始显才华。初为秘书郎,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后称病辞官,与诸高士弋钓为乐,优游自适而终。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博采众长,独创圆转流利之体,与钟繇并称“钟王”。永和九年
(353)三月初三,与谢安、孙绰等
41人修禊兰亭,写下了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世尊为“书圣”,晚年移居嵊县金庭,卒后葬于此。传世作品有《兰亭序》、《丧乱帖》、《快雪时晴帖》、《奉橘帖》、《姨母帖》等
20余种。《羲之爱鹅》:清任伯年绘,中国美术馆藏。
http://s11/middle/7f1afe76ga274c81dedda&690
王羲之 7岁时跟书法家卫夫人①习字,不到三年已见笔力沉劲,顿挫生姿,方圆百里很有名气。在赞扬声中,10岁的王羲之显得有些骄傲。一天,他路过集市,看见一家饺子铺生意兴隆,宾客很多,可是,招牌“鸭儿饺子铺
”五个字却写得十分呆板,毫无功力,他感到太不相称了。他走进铺子里。只见铺内有口大锅,锅中的水正沸腾着,锅旁一道矮墙,一个又一个包好的饺子正从墙那边飞来,恰巧落入锅中。那一个个饺子好象在水中嬉戏的小的
鸭子,精巧之极。他高兴地欣赏了好长时间才舍得品尝,果然味道鲜美,一小碗饺子转眼间就吃完了。他越想越觉得招牌上的五个字写得太不相称了,便想绕过矮墙,找到铺主。
铺主是一位老妇人,正在揿皮包馅,动作十分娴熟。包好一个饺子,就随手抛过矮墙,自己既不起身也不看,饺子却不偏不倚正好落入锅中。他急忙问道:“这么深的功夫,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练成?”老妇人答:“熟练五十载,深练需要一生。”老妇人的话触动了他,他猛地怔了一下,似乎想到了什么,便又问:“您手艺如此高超,可招牌为何不请名人写呢?
”她生气地说:“不好请呵!就说那个刚露脸的才十岁的王羲之吧,让人捧得长翅膀了!
”听了老铺主的话,他羞愧之极,恭恭敬敬地认了错,并马上为“鸭儿饺子铺”写了横匾,同时在门旁写了一副对联:
经此过不去;
知味且常来。
饺子铺自从贴上这副对联后,生意更加兴隆了。
【注释】
①卫夫人(272—349),名铄,字茂漪,东晋人,传为王右军(王羲之)之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