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大教堂拖游记】:“博客虚拟旅行团”欧行速写 - 47


标签:
德国教堂表现主义绘画舒曼交响曲杂谈 |
分类: 旅游 |
《科隆大教堂彩色玻璃窗格》表现主义绘画 水彩画
20150630
从6月5日起,老民工追随中学同学陈兄访欧虚拟游,26天来经过“蹭”和“拖”二个历程,今天拖游科隆大教堂是最后一站。期间共发表22篇博文和34幅老民工绘画作品(包括31幅新品和3幅旧作)。
老同学给我戴高帽子,说是可以出画册了···
据说世界各地的大教堂,在建筑风格上数科隆大教堂表现哥特鼎盛时期大教堂典型特征为最纯粹、最完整。
二战时全城皆被盟军的毁灭性狂轰滥炸夷为平地,唯独科隆大教堂奇迹般地完整保留了下来。是上帝的意志?还是出于人性?
老民工采取表现主义手法,钢笔加淡彩画了高耸入云如巨峰似的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教堂四壁上彩色玻璃,被称为法兰西火焰式的彩色玻璃窗使教堂显得更为庄严。画面如此漂亮,但却只用了很少种颜色。在阳光投射下,这些玻璃金光闪烁,绚丽多彩。
老民工以写实结合表现主义浪漫手法画了随陈兄“虚拟欧游记”最后一幅画~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正是科隆大教堂的优美建筑和那湖光滟影的莱茵河让作者舒曼写出了名曲ьE大调第三交响曲《莱茵》。
《第三交响曲》有五个乐章,以描写了莱茵河和沿岸景色得名《莱茵》,而第四乐章正是力图表现科隆大教堂的壮丽宏伟。
注意:
网络资料选编:
科隆大教堂 (KolnerDom) 建于 1248 至 1880 年间,是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杰作。科隆大教堂拥有世界最大的教堂立面,建筑面积达 7000 平方米,教堂两侧由两座高塔为主门、内部以十字形平面为主体的建筑群。一般教堂的长廊,多为东西向三进,与南北向的横廊交会于圣坛成十字架;科隆大教堂为罕见的五进砌石结构建筑,内部空间挑高又加宽,高塔将人的视线引向上天,直向苍穹象征人与上帝沟通的渴望。教堂中央是两座与门墙连砌在一起的双尖塔,南塔高157.31米,北塔高157.38米,是全欧洲第二高的尖塔(仅次于乌尔姆大教堂),教堂外型除两座高塔外,还有1.1万座小尖塔烘托。双尖塔像两把锋利的宝剑,直插云霄。钟楼上装有5座响钟,最重的达24吨,响钟齐鸣,声音洪亮。
科隆大教堂教堂四壁上总面积达1万多方米描绘圣经人物的彩色玻璃,被称为法兰西火焰式的彩色玻璃窗使教堂显得更为庄严。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虽然画面如此漂亮,但却只用了4种颜色:金色——代表人类共有一个天堂,寓意光明和永恒;红色——代表爱;蓝色——代表信仰:绿色——代表希望和未来。在阳光反射下,这些玻璃金光闪烁,绚丽多彩,绝对是教堂里一道最绚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