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小教堂:教堂系列-32

(2012-10-20 17:17:42)
标签:

钢笔画

建筑

教堂

音乐

福音

分类: 绘画

这圆咕隆咚的家伙式是什么建筑?散货筒仓?碉堡?化工设施?

都不是,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小教堂!大名鼎鼎的现代主义大师埃罗.沙里宁 Eero Saarinen(芬兰建筑大师埃利尔.沙里宁的儿子)1955年设计建成。

我画了幅黑白钢笔画,扫描后泼上炭烧咖啡汁和少许水彩颜料,捣鼓成钢笔淡彩,一起并列于下。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小教堂:教堂系列-32
MIT小教堂 钢笔淡彩 20121019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小教堂:教堂系列-32
MIT小教堂 钢笔画 20121019


这座看起来像是半下沉式的教堂现代建筑,我觉得更精彩的是建筑内部空间流通的设计和装饰效果的处理。

 

请看教堂内部的网络照片:
注意这“一束光”!教堂的天窗下面系着好多根悬挂着无数金属片的金属丝线,一束天光投射进来,照得祭坛如玉石般温润和神圣,金属片泛出耀眼的闪亮,虔诚而神秘,充满对天国的神往。

这是从天而降的“一束光”!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小教堂:教堂系列-32

 


体由砖块砌筑而成,外凸的圆柱弧面和凹凸不平的表面可以起到良好的声扩散作用。内墙让砖“清水”暴露,朴实无华、符合基督教教义;砖块之间有意留出的空隙不但造成美感,而且能吸收低音,在建筑声学处理上有益无害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小教堂:教堂系列-32

 


庄重而实在的教堂大厅,灯光和管风琴音管柱给大厅增色不少。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小教堂:教堂系列-32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小教堂:教堂系列-32                              设计平面图

 

  Gospel 基督福音

 

  卡拉扬指挥

 

 

《网络资料》

罗列一些搜索来的MIT小教堂有关介绍,方便有兴趣者参考:


     埃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是20世纪最受尊敬的建筑师之一,被认为是那个时代的大师。他以动态和流动的形式而出名。MIT小教堂与他以往的作品不同。该作品完成于1955年,简单的圆柱形,内部复杂而神秘。沙里宁用简单的体型隐藏了内部给人以震撼的光线效果。

 

  该建筑不仅仅是完成礼拜等功能,更要营造幽静的氛围,促使人们思考。它位于MIT校园的中心,圆柱体型打破了校园中刻板的形象。

 

  它位于校园里的一处树林中,教堂没有窗户,隐藏在简单的外表之下。在教堂的周边有一圈浅黄色混凝土的道路,从道路可以进入教堂,教堂外表有一圈低矮的拱,当接近教堂,一遇到具体浅教堂周围的护城河到周围的一组提供了教堂的拱门系列内部结构的低渗透。一旦进入,内部空间令游客感到意外,因为从外部空间完全不能推想出这样的内部空间。通过对光线的塑造,内部空间充满了细节。

  立面没有窗户,内部完全隐蔽在外墙之中,与连续的外墙面不同,教堂的内墙采用波浪形的内饰砖墙,这样创造了一个动态的内部空间。从外面的道路通过一个小小的斜坡可进入室内。

 

  除了起伏的墙,室内设计没有表现出沙里宁的主要设计特点,但仍然创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气氛。白色大理石祭坛上方是Harry Bertoia设计的金属雕塑,从天窗挂下,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个雕塑是光的瀑布,通过它,不断改变教堂内部的光影效果。


  从远处看,沙里宁的教堂是砖建筑,与附近校园内的宿舍和旧建筑物保持一致,小教堂内部有真正的氛围。室内好像一个动态的灯箱,吸收和过滤从天窗下来的光线。变化的光让小教堂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沙里宁的精心注重有关光的细节,达到宗教体验,言语不能完全描述的精神空间。“通过对纯净的光的塑造,以及对一个超炫的白色大理石块坛的聚焦,沙里宁创造了一个神秘安静的场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