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2014-09-18 19:59:1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武屯中学数学组          王学民

一、课题的提出
当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学习方式现状分析: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已被广泛的采用。自主学习正在成为许多教师探究的热点问题。许多学校和教师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但多数教师只是将这些教学理念说在口头或放在纸面上,实际课堂教学中似乎没有太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自主学习”的口号化。自主探究性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因为,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能够让学生学会所学的知识,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让学生自主学习。而且自主学习后,教师还要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教学任务的完成无法保证,课后,教师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指导和练习,同时,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成绩的提高。所以,他们宁愿采取陈旧的教学方法,固守已习惯了的教学行为与方式,于是“自主学习”就成为了一纸空文。

2.
“自主学习”的表面化。

许多教师认识到“自主学习”对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也找到了适合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载体。并大胆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探索,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与障碍:(1)有的教师让学生在教学前先“主动”预习教材,上课时让学生自主“猜想”和“探索”可能存在的结论,但是由于教材演绎知识的呈现方式,往往使学生被动接受现成的结论,学生在已经知道结论的前提下无法进入真实的发现和探究过程,或者假探究,或者直接运用结论不进行探究了。(2)有的教师对自主探究的目的不明确,对探究的过程设计不清晰,导致学生盲目探究甚至探不出个所以然,最后只得由个别学生或教师给出结论。(3)有的教师对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轻易就做出判断或得出结论的现象视而不见,不注意引导学生持科学态度和精神进行探究。(4)有的教师虽然让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究的过程,但他们往往不关注学生自主意识的养成。以上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为探究而探究,使探究流于表面的形式。

二、课题界定

  
自主学习就是孩子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孩子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孩子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精神。当然,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

课题的假设:如果进行本课题的研究能改变学校以往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比较适合实际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理论依据

1
、课程标准的先进理念

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2
、自主探究性学习理论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是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或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自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践依据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并且我们在这方面已做了一些尝试,积累了一定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目标

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优化教学过程,实现高效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方面有新的突破。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各学科学习的特点和规律,独立选择学习的步骤和方式,有较强的选择、评价、研究信息和问题的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的个性化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

3
、探索并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的操作摸式和实施策略。

4
、通过本课研究进一步提高自己指导和组织学习的能力,科研素质、研究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是根据目前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依赖教师,不能脱离教师的引导,缺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本课题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自动、自学、自得的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敢于竞争、敢于冒险又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真正做到终身学习,能为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打好基础。

本课题进行的是以规律性知识为主要载体的归纳式方式的策略进行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归纳方式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就一节课而言的,主要由两个教学层次构成,第一个层次是基本研究,指围绕本节课的基本结论的研究。第二个层次是拓展研究,指围绕上述第一层次获得的基本结论作纵向或横向扩展性的研究。这种归纳方式的课堂教学的流程如下:

具体是这样进行操作的:
1)提出问题:①教师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接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具体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对问题情境进行观察、思考、交流,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②改变以往的“复习铺垫”“以旧引新”的引入方式,而直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进行导入。因为有些“复习铺垫”的封闭性不利于学生思维通道的打开;有些“复习铺垫”存在暗示性不利于学生进入真实的自主探究,它们往往成为师生有效互动的障碍。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知识进行还原处理,即把教材中安排在新授后要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练习提前到新授前直接作为课堂引入的问题。还可以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直接让学生类比猜想提出问题。

2)发现和猜想:这是自主探究获得结论的前提,这里尤其要注意避免让学生凭空瞎想。一般来说,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提供学生做出合理猜想的依据:凭直觉的猜想、凭经验的猜想、凭类比的猜想等。

3)自主探究、验证猜想:这是对猜想的正确性与否进行事实举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内容需要,一般在知识的性质与规律教学中大多采用归纳推理的方式获得的结论,还包括通过举反例的方式否定结论。在归纳方式的探究性学习中,一般以不完全归纳的方式,通过举例来验证猜想。

4)归纳概括结论。这是从一个特殊问题出发,归纳和抽象出一个普遍存在的一般规律的概括提升过程。教师不要期望学生说的和教材中的结论一模一样,而是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研究获得的结论。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教师不要教条化,形式化地使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必须灵活运用和驾驭。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与进度。

1
、课题研究的方法

1)凭借课堂教学,实施“自主学习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2)创设问题情境阶段——引导探究探讨阶段——强化实践应用阶段——评级总结反思阶段。

3)通过观察法、调查法、案例法、实验法和个案法,进行实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

4)充分利用各学科知识的内在结构,树立教学的整体结构观,让学生真正地主动探究,通过研究让学生了解探究规律从发现猜想、验证猜想到形成结论所要经历的一般过程,形成学习这类知识的方法结构。构建初步的研究意识和主动学习的心态。

2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进度

整个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49月—10月):

1)制定方案,分组调查:设计调查问卷,深入课堂对高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调查。

2)通过网络和查阅文献的方检索同类课题的研究资料,选准课题,设计方案,修改方案,填写申请表。

2、实施阶段(201411月—12月):

整理材料,交流信息:论证結果筛选有用的材料,从多角度,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以多种方式对相关课题进行相关研究,同时针对有关问题小組之间进行交流探讨、交流、解决。以求研究更深入,使研究的成果更加具有科学性,更加切入主题。

3、     总结评估阶段(20151—2月):

 

1)申报研究情況,展示研究成果,得出研究结论。

2)撰写实验报告,形成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或经验。

3)聘请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评估。

七、研究预期成果及鉴定方式
    1.撰写调查分析报告。
  2
.编制学生课题研究论文集,由学校组织教师给予鉴定。

八、课题研究进度的计划
   120149月上旬:前期材料的准备,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
201410月中旬:制定调查问卷。
   3
201411月:完善课题研究方案,提交中期成果。
   4
20152月:提交成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