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2013-05-28 10:23:35)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
2012XKT-ZXWL024 |
课题名称 |
高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 |
|||
负责人 |
胡永锌 |
所在单位 |
西安交大附中 |
|||
结题报告 关键词 |
高中物理作业 |
|||||
结题 报告 摘要 |
|
|||||
结题报告 |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1.学生间存在差异:学校的学生由于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不同,情况都不一样,而且每个班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高中物理的难度比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在布置作业时需要研究,根据班级差异,学生个体差异,作业要分层设计,这样才有针对性,才能达到真正的巩固知识的效果。 2.传统留作业的方式存在很多不足。械重复的课外作业数量过多、过难、过偏,效益不高。教师布置课外作业时注重课外作业的量,搞题海战术,忽略对课外作业的精心设计和选择。课外作业太过统一,缺乏层次性。学生之间个体差异较大,太过统一的课外作业不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所收获。有些教师为了应付各类考试,布置给学生的课外作业大多数是书面课外作业,物理教材中要求学生课外去做一做的实验,基本上被教师忽略了。这与物理学科的特点是相违背的。这些情况造成的后果是学生逐渐失去对物理作业的兴趣,有的学生往往马虎完成,敷衍了事。这种封闭的、僵化的作业模式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展,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确立课题后,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并按方案进行课题研究。所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问题研究法 2、调查问卷法 3、成果展示法。 首先,我小组成员先查询有关高中物理作业分层设计的资料,并进行整理,得到相关理论知识。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学生对作业分层设计的需求体现在:实验班、重点班的学生对作业分层设计反映较好,很多学生支持。在平行班只有极少数同学希望作业分层,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有很大部分的学生希望老师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希望作业可以有选择性。还有很多学生希望作业的多样性,不要只是在作业本上完成。我们把学生的要求反馈给老师 ,老师们开始实施分层作业布置,并观察记录学生的表现。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我们的研究结果可以表现为以下方面: 首先是理论成果。通过研究发现传统作业观将作业视为强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途径或工具,追求的是作业终结性的实效。长期以来,传统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日趋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新课程的作业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平台,成为教育的又一平台。作业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又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探索中成长;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可见,作业将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的作业设计应着重体现以下原则: 1、趣味性:趣味性设计原则是指:作业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作业设计要求生动、有趣,能使学生在作业时,自始至终保持高兴趣。许多学生对作业应付、马虎,很大程度上因为作业枯燥,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不会把作业当成一种负担,而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完成,而且知识也掌握得迅速和牢固。 2、层次性: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功,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做到分层设计。例如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为“必做”和“选做”两个层次。“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完成,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选做”习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尽力完成。我们也可以把班级学生按层次从高到低,分为A、B、C三个等级,科学明确地制定分层目标,设计分层作业。另外,层次性也可体现为同一作业设问由易及难,层层递进。 3、合作性:新课程要求从“独立学习”转为“合作学习”,它可以使学习物理的效率有更多提高。对于习题性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是利大于弊,但有些作业如“家庭作业与活动”、“课题研究”、“实验探究”、“实践活动”等等,则需要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在广泛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与人合作、交流、共享及组织管理的能力,这种能力正是知识经济社会对现代人才的基本要求。 4、实践性:学生在校接受知识一般由两条途径,一条是通过间接的途径获得,另一条是通过直接的途径获得,传统的学科课程更多地强调知识的间接性获得,以至于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到的知识纯粹为了应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结合物理学科具有很强实践性的特点,充分利用作业这个平台,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常见的实践性作业有:课题研究,小制作和小实验,参观调查,解析现象等。 5、探究性:“问题的结论往往隐藏在较深的层次,需要学生去挖掘;条件和结果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距离,需要学生去跨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往往不太明确,需要学生通过尝试错误,提出假设并验证假设来寻找。”这就是探究性。 其次,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作业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作业的“无设计”现象突出作业模式单一、内容同一,缺乏层次,让全班学生做相同的作业。2、作业设计的系统性较差,能力递增层次、程度、侧重点的研究较少,作业的量和内容设计带随意性。以上问题造成的弊端主要为:囿于书本、拘泥算练、限于室内的作业,一方面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意愿与个体需要,另一方面也不适合学生个体的发展,大大禁锢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物理整体素质的提高。 最后,我们得到的结论是作业分层设计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更具备针对性,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由于研究时间不长,研究者的研究水平有限,分层作业实施中还存在设置问题的合理性,如何将学生分层次等一系列问题,有待在以后的研究中改进。 |
|||||
参考文献 |
|
|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