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高语文学困生学习兴趣反思

(2020-01-02 20:19:19)

对于教师而言,学困生兴趣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困扰万千教师的问题。该课题能更好的研究学困生的形成因素,以便老师更好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那么我们到底如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呢?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常常谈及学习而色变,闻考试而心惊,他们对学习丝毫提不起兴趣,甚至厌倦,从而想逃避学校,那么都会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第一、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被调查的16名学困生中,有3人回答爱学习,其中17人回答不爱学习。对学习没兴趣的人数占的比例达80%以上,他们很不快乐地熬着每一天, 学习行为很被动。究其原因,有下面几个因素:

1.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或家庭变故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很重要的因素,被调查的学生中,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有父母不和等长期的家庭矛盾;有的父母关心不够,有的家庭教育方式太过粗暴或有误导。这一点在农村家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农村,绝大部分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关心,想着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从而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现如今,社会夫妻离异现象越来越多,这样给孩子的心灵造成的无法弥补的负担和阴影,甚至单亲家庭的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老人去管,有些孩子更甚无人管,试问这样的孩子又怎能安心学习?怎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家长的缺位给孩子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痛,这种伤痛是很难去治愈的。

 

2.性格因素:有的学困生从小就不爱学习,性格孤僻,羞怯,有的孩子性格过度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比较强,学业时常感到失败,丧失自信心,学习上的困难,进一步促进了学困生的性格障碍,从而不断形成恶性循环。

3.认知因素:有的学困生总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对自己没有信心,没有计划,没有目标,推日下山,得过且过。

 

4.智力因素:个别学困生存在着智力方面的因素,学得很辛苦,但就是没有效果。长此以往,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一、必须要有家长的配合

家是孩子身体和心灵的归宿,家的点点滴滴在很大程度上汇成了孩子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品质。因此,我们的家长在此过程中有全程责任。作为老师,相对而言我们对他们的教育有时限性,老师单方面的教育起不了决定作用,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第二、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这部分学生大多数自觉学习的习惯一直没有养成,常常是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长此以往 ,欠账越大,知识断层也越大。部分学生有学习的愿望,但由于方法不当,上课时只听不记,或忙于记录,不加思考,背诵时不理解,背诵后不再反复,容易忘记

第三、 缺乏学习的恒心

有些学困生对学习有比较明确的认识,然而热潮一过,就没有持续学习的意志。因此,根据以上因素,我们到底该如何做呢?.

一、关心爱护学困生,不能歧视,差别对待他们。

对于学困生来说,他们往往在上课40分钟里,真正能听进去的知识并不多,在加上基础差,所以,我只有利用课余的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把当天讲的知识在和他们讲一遍,但是,在进行辅导的时候,须注意宜精不宜多。让你讲的都能真正被他们吸收,真正起到作用。许多后进生的问题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得到关心和帮助。因此,我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后进生都要格外关心爱护,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学习困难,不失时机地激励他们产生想学的强烈愿望。比如,多找后进生谈心、编座位照顾后进生、上课要多提问后进生、耐心回答后进生的提问、当面批改差生的作业,作业有进步时在后面画个笑脸、采取一帮一的活动、多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等等措施,也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后进生即使有微小的进步,也应当给予肯定,并及时通报家长,让后进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在班集体里和家中都体验到学习取得进步的喜悦,从而稳定学习的兴趣。

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及时引导学生尝试和归纳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准备习惯、倾听习惯、坐立习惯、发言习惯、练习习惯笔记习惯解题习惯、讨论习惯、评价习惯、阅读习惯、演示习惯、自学习惯等。同时,我们要利用课外学习辅导,加强学法指导,如指导学困生如何预习和复习、如何审题和检验、如何识记知识、如何参与学科实践活动等。我们还应博采众长,发挥团队力量,汇集他人智慧,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采用教师点拨、同学互评、学法交流等形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上的优缺点,进而改进之。学困生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就有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习上的尴尬就不会再发生,学习成功的喜悦也就随之而来,学习兴趣也就油然而生。  

再次,作为一名老师,应该从自身做起,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寓教于乐吗,让孩子在乐中学,乐中思,创建积极地学习氛围,我们要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我们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差异去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品尝自己学习取得成就的喜悦。

 、对学困生要有足够的耐心

学困生本身就有很强的自卑心理,他们内心深处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鼓励,只不过长期被人忽视甚至遭人歧视,他们自己的进步欲和表现欲不明显而已。长此以往,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我们对他们的教育更要有足够的耐心。

三、提高学困生的学习信心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这是我们古人经常提及的话语。对学困生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对象,结合其实情,降低学习要求和学习任务,使他们通过努力能感受到我能行,我成功了使其产生学习兴趣,从而循循善诱,由简到难,由易到繁逐步提高。如若给他们目标设置过高,他们达不成目标,容易气馁;期望过低,又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四、对学困生要有正确的引导和评价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对学困生的教育既要讲方法,又要讲原则。首先,要与他们架起沟通的桥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让学生信赖你、接受你,这是让他们转变的重要一环。 其次,树立信心,激发兴趣。自卑向自信的跨越有时候是一-种契机, 但我们可以找出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赞赏和鼓励,让他们相信自己在某些方面并不比别人差,甚至超过别人。而兴趣有时候是在自信中产生的,当他们能顺利完成老师给他们的目标任务甚至能超前完成的话,那将会大大激发他们继续学习完成任务的兴趣。再次,对学困生的教育也要讲原则。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迁就回避他们的错误。学困生在某些认知方面有一定的局限,要培养他们知错能改,勇于担当的品质,无原则的夺赞和包容只能使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五、要发挥优等生的榜样作用

有了榜样就有了动力,从而使学因生心中产生羡慕崇拜之情,增强模仿学习的有效性,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和源泉。我们可以选优等生作榜样, 也可以让进步较大的学困生做榜样。通过评比、竞赛等各类学习活动,让榜样发挥才干,获得无上的荣耀,让可比性更强,让仰慕的眼光更强烈一些,从而有效激发学困生的好强心理和进取意识。

总之,这部分学生虽然人数不是很多,但他们能否转化,是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名教师能否大而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帮助,为了让他们在课上都有所学,有所得,我认真备课,也为学困生们多着想,上课时,我把简单的问题留给学困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果回答对了,我还要特别表扬,给他们鼓励。还有就是给他们多一些的关注,使得这些学困生的注意力集中,这样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针对学困生们的基础差,接受新知识的过程慢,对他们的课后辅导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这些学困生的成绩提高得不明显,但我还是会继续努力的,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感受学习的乐趣,体会成功的愉悦,全面健康地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