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本与利润”教学设计

(2011-11-18 08:55:33)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设计

 

 成本与利润”教学设计

刘玉荣

一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打折问题中的基本量之间的关系:每件商品的利润=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每件商品的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2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生活中富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成本、标价、实际售价、利润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

(二)教学难点:

把握打折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全面、准确、系统的审题

二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逛商场吗?(喜欢)那你们有没有发现每逢节假日商场里人就特别多这是为什么?(打折促销)你都知道哪些打折促销手段?学生回答: “季末狂减5折起售”、“五周年店庆8.8折酬宾”、“满200元(立减)50元”、“全场7.8折”……。请问同学们,商家打折会亏本吗?(不会)一个商人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灵活的运用打折艺术,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其中的奥秘。

(二)表演小品

批发商:拿出一盒铅笔,放在桌子上,旁边立一小牌:只批发,不零售,一捆10支,每捆2元。

小商贩:我批发一捆铅笔,(付2元钱,他拿回去后,在教室里来回走动,进行零售.)卖铅笔了,跳楼价,0.5元一支。

顾客:请问,你这铅笔咋卖呀?

小商贩:0.5元一支,多买优惠。

顾客:如果我全要了呢?

小商贩:给你打8折吧。

顾客:8折(停顿),太贵了,6折怎么样?

小商贩:那好吧,给你打6折。

顾客:(付3元钱离开)

小商贩:最后把手中的钱点了一下,自言自语的说:今天我赚了1元.

(三)分组讨论,形成体系

让学生找出在上面的小品表演中,哪些量为成本价,实际售价和利润?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生:成本价是2元,实际售价是3元,利润是1元。

利润=售价-成本价    

售价=成本价+利润

利润所占成本的百分比就是利润率。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那么,这位小贩的利润率是多少?怎样算的?(50%)

     (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出示例1  某商场一件上衣的进价是100元,如果按50%的利润出售,这件上衣的售价应是多少元?

   想:如果把进价100元看做成本,那么这件上衣的售价跟成本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售价?

      100×50%=50(元)

      100+50=150(元)

     答:这件上衣的售价是150元。

   想:这道题还能怎么做?

       100×(1+50%)=150(元)

       出示例2:一条裤子的售价是120元,如果利润率不变,那么这条裤子的进价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讲述思路,列示解答。

       师:在以上两题中我们把进价看成了成本价,那么你觉得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同学们说的很对,在实际情况中成本并不等于进价,它还包括了运输费,仓储费,税金,损耗费等等,在课堂上为了便于计算我们把这些忽略不计。

(五)巩固新知学以致用

某商店均以32元的价钱售出甲、乙两个计算器,甲盈利60%,乙亏本20%,请问该商店卖这两个计算器总体上是赚了还是赔了?

(启发学生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讲解并板书)

  某体育用品商店为了周转资金,准备迎“双节”大促销。某种篮球成本价是100元,标价为180元,商店允许营业员在利润率不低于26%的情况下打折销售,试问营业员最低可以打几折出售此商品?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

3、角色转换

甲、乙两家商场销售同一种服装,甲商场售价为80元,乙商场标价为120元,但打出“特价酬宾,7折优惠”的广告。

(1)若你是顾客,你会选择在哪家商场购买?

(2)若你是商场经理,你会选择哪种销售方式?说说你的想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

(六)学习小结,自我评价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2、如果再去逛商场,你是否会理智的去面对各种打折活动?

 

 

设计意图:本节课教学的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根据新课标中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设计教学,力争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中体现出趣味性和贴近生活的原则。通过欣赏小品,让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引导他们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从广度、高度和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情景,使学生生强烈的好奇心,很快融入到课堂中,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接下来通过学生扮演批发商、小商贩和顾客,来模拟商品买卖中讨价还价的情景,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生可以形象直观的表演来感受和体会商品买卖中的进价、标价、销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使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设计“角色转换”等一系列情境活动,使学生不再处于被动状态,而成为积极的发现者,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应用意识,充分体现现代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教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念的场所。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根据新课标中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设计教学,力争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中体现出趣味性和贴近生活的原则。通过欣赏小品,让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引导他们由浅入深、步步推进,从广度、高度和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现将这节课做如下反思:

一亮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情景,使学生生强烈的好奇心,很快融入到课堂中,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接下来通过学生扮演批发商、小商贩和顾客,来模拟商品买卖中讨价还价的情景,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学生可以形象直观的表演来感受和体会商品买卖中的进价、标价、销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使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设计“角色转换”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不再处于被动状态,而成为积极的发现者,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应用意识,充分体现现代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教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念的场所。

二 不足:

在例题1的教学中应结合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成本价,利润率,销售价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 改进措施:

  各教学环节的衔接应再紧凑些,给后面的活动环节多留一些时间,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听课有感
后一篇:教学随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