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里巴人微博集锦1
(2021-01-20 15:03:55)分类: 收藏博文 |
揉脚上的‘太冲’穴至‘行间’穴,既消肝火,又补心血,一举两得。对心慌烦躁,头晕眼花的人,即时有效。
时将‘白露’,此时节,易犯‘过敏性鼻炎’,流涕,眼痒,鼻堵,甚则咳嗽,虚喘。可用肾经三穴:‘太溪’、‘复溜’、‘筑宾’。膀胱经二穴:‘昆仑’和‘飞扬’。肺经三穴:‘天府’、‘侠白’、‘孔最’。常点揉,也可握拳敲打。若咳嗽,可敲打胸前的‘华盖’穴,再点揉‘天突’穴。促其将痰咳出。
脐下四寸的‘中极’穴,膀胱经的募穴,生阳利水,补肾调经,增强膀胱功能。是实用的强壮穴。可握拳敲打或艾灸,也可用双手中指,合力按揉。
握紧拳,小指尖,正点在‘少府’穴上。‘少府’穴,治烦热多汗,小便不利。是心经的‘荥火穴’。《难经》说:“荥主身热”。‘少府’穴,在夏秋之交,‘暑湿秋燥’混杂之时,正适合。用大拇指,点揉即可
秋风一起,许多人的鼻炎,就会加重。鼻子堵塞不通,坐卧不安。两天前说过‘下蹲抬脚’,治鼻炎的方法,许多人觉得难做,今天再简化一下:先蹲下,把重心放在右脚上,轻抬左脚,不用抬高,抬起来就行,离地一厘米,就行。随抬起,随放下。’做二十次,换脚再做。左鼻不通抬左脚,右鼻不通抬右脚。
蹲着走,是快速增强,体力和精力的,简单方法。随意蹲下,如小孩儿蹲着,看蚂蚁打架。然后,可以轻抬脚掌往前走,也可以不抬脚,蹭着地面往前走。总之,蹲着走,走起来就行,怎么走,都对分享一个治鼻炎的小方法。随意下蹲,向右侧身,轻抬左脚十次,再向左侧身,轻抬右脚十次。左右反复做。每天三分钟。坚持一个月,就会有效果。
肩井穴,是‘百搭穴’。百搭,不是可有可无,有一搭,无一搭。而是力量倍增。配‘内关’,强心,配‘合谷’,止痛,配‘足三里’,强胆健胃。“莫谓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肝火旺,爱发脾气的人,能量充足,只是用错了地方。睡前,揉两分钟‘太冲’穴,再敲打一分钟‘章门’穴。睡得香,早上起来,心情也好。
慢跑强肺,跳跃强肾。可体力差,既不能跑,也不能跳。那也不怕,可以用‘连跑带颠’健身法。小碎步,似跑似跳,既强肾,也强肺。每天三分钟就行。
心包经’穴位很多,但一定要记住的,就是‘内关’穴。通心通胃,通胸通腹,是打通‘内部关口’的要穴。
跪坐活血利水,深蹲通便去寒,盘坐养气安神。喜欢的,舒服的,就多做。
要长寿,就要把气血引到’腿脚‘上去,腿脚的气血,是你后半生的储备。
‘中庭’穴,‘膻中’穴下1.5寸。通肾通心,心肾相交之地,能量互通之所。常握空拳敲打此处,养心强肾。
强肾,可以捏揉大腿内侧肉多的地方。侧坐在床边,一脚踩地,一脚踩床,捏揉踩床这条腿的大腿肾经。从大腿根到膝窝处。此处肉多而松,要用力捏痛深层的筋才有效。
17点至19点。肾经所主。可以揉几下‘涌泉’穴。正午揉‘涌泉’,以心火补肾,此时揉肾经,自给自足。
后腰的‘肾俞’穴,是强肾的大穴。腰椎两旁1.5寸。各有一穴。两手握拳,用虎口处顶住后腰‘肾俞’穴,同时向中间腰椎,用力挤压。反复做几次,直到后腰发热。这是补肾,最迅速的方法。
足底部的‘涌泉’穴,能量如泉水一般,源源不绝。是通心肾的要穴。又通胆经,膀胱经,生精排浊,利水去湿。按揉时,按住不动,感觉有酸痛感时,再揉几下,然后再按住不动,然后再揉几下,多按少揉,重按轻揉。痛感越明显,越见效。
胆是心脏的外援。胆的募穴,叫’日月‘,在心下肋间。常用空拳敲打,可强心助力。
养生,最终是养心脏,心脏是人的命。每日,用大拇指,揉捏一下,两臂的心经穴位,也可常揉掌中的‘少府穴’,少府,心脏的房子。
睡眠不好,可以先调理胃和心包。胃不和,寝不安,心不宁,难入眠。推腹,跪坐,金鸡独立,都对睡眠有帮助。调胃,可敲打或艾灸‘中脘’,调心包,可敲打‘膻中’和‘二头肌’。
把争吵,辩论,抬杠,解释,劝说的时间,用来闭目养神,跪坐一会儿,做做深呼吸,于身心更有益。
有脑鸣耳鸣的朋友,跪膝,推腹都有效,让心先静下来。耳垂后面,藏着个穴位叫’翳风‘,专治耳鸣脑鸣。闭眼,深呼吸,用两手食指,同时点按’翳风‘穴,一分钟。慢病,慢慢调养,别着急。
胆经的’阳陵泉‘,三焦经的’支沟‘。两穴是天作之合。专治深层的’气滞‘,岔气,肋间痛,气滞疼痛,揉此两穴,都可以缓解症状。
现在是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当令。可以握拳,敲一敲二头肌。二头肌是心包经。心包,是半条命,每天都需保养。
跪膝,就是’金刚坐‘,引血下行,去火除湿,行气暖足,助睡眠,防脱发,益肾明目。随时可坐,随时坐。随时受益。
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敲完章门,再敲中脘。更容易打嗝,通气。这两个穴,管着脏腑的总开关。
推腹,怎么推都行,关键是要推到‘结点’上。不是地毯式轰炸
推腹是终生的事业,如每天扫地,天天都有新的灰尘堆积。堆的比扫的多。
心窝下常会有积水,水气凌心。是恐惧的窝巢,寒湿的聚集地。推腹时,要重点推,常常推,把水推开,消散。也可用艾灸,或握空拳敲打、振动,心窝及中脘附近
‘阳陵泉’,膝盖外侧,胆经的穴位。舒肝利胆,健脾理气,功效不亚于‘逍遥丸’。可握拳敲打此穴。用小指拳峰敲打,敲到一个酸痛点,就是‘阳陵泉’。此穴功效神奇,正是‘可遇不可求’。
脑鸣,耳鸣的人,可以选择‘腕横纹’中点的‘大陵’穴,用拇指点住此穴不动,闭眼,深呼吸,感受‘大陵’穴的酸痛。全身放松,好像置身于花园之中。
常揉一揉,脾经的‘太白’穴、‘隐白’穴,健脾生血,也有辅助的止血作用。这两个穴都有个‘白’字,提示此穴与肺相通。气为血之帅,调血先调气。闭眼,揉穴,深呼吸。
睡觉是天补,吃饭是地补,‘深呼吸’是人补。补要有空间,空间为虚,虚能受补
补肾很简单,每天揉一揉,小腿的肾经。从‘太溪’穴开始,一点一点向上揉,揉到膝窝下,揉的时候,能配合深呼吸,更好;配合不好,也无妨。熟能生巧,自然就找到感觉了。
饮食有节脾得养,能睡安眠肾气旺。筋柔血足肝能壮,呼吸深长肺自强。‘膻中’常敲需通畅,心神清静体安康。
消极,懒惰,拖延,半途而废。背后的原因,就是精力不足。
现在‘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所主,若肩背受寒,落枕。此时,可点揉膝窝下三寸的‘合阳’穴,和小腿肚子正中点的‘承筋’穴。舒筋,排寒,效果不错。
足大趾内侧脾经‘大都’穴,专治“胃不和,寝不安”。心烦不得卧,腹胀,便秘,食不化。睡前揉一揉,安胃安心安眠。
‘中庭’穴,‘膻中’穴下1.5寸。通肾通心,心肾相交之地,能量互通之所。常握空拳敲打此处,养心强肾。
强肾,可以捏揉大腿内侧肉多的地方。侧坐在床边,一脚踩地,一脚踩床,捏揉踩床这条腿的大腿肾经。从大腿根到膝窝处。此处肉多而松,要用力捏痛深层的筋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