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尹善道,沿着到达仙界的路…【韩国旅游·自然全南】

标签:
佛学韩国旅游自然全南 |
分类: ★南道岛屿旅行 |
不知从何时开始,不知道从何处突然总是隐隐听到呼唤我的声音。绝对不漏声色也不泄露给他人,只有我一个人可以听到的那声音的主人公也许就是插在书柜上的很久没有翻过的一本书,也许是躲在黑漆漆的碗橱里屏声静气熬过岁月的一个小酒盅。某一天他们呼唤着我,让我发现他们,表露了自己的存在被发现的瞬间,便无可奈何地被呼唤进入到时间里,成了垂钓岁月的渔夫。
孤山之于我的记忆就珍藏在小巧精致的南瓜里。大学时期为了编辑校志曾有去海南绿雨堂取材的经历。那攀爬在绿雨堂屋子墙壁上的南瓜藤蔓中唯一紧紧吸引了我视线的是一个如小孩子拳头一般的小南瓜。饱含着水分的幼嫩纯粹的豆绿色皮肤,在阳光下一闪一闪地泛着光芒,不禁令人诧异和赞叹。
生命的神秘和存在超越了现实,如果不是那样的一瞬间,绝对不会陶醉在不知名的“某种状态”里。自那日以后,绿雨堂对我来说,不是“存在”而是“状态”的烙印。
自那以后,25年多的岁月流逝,我收到了身体里存在的“某种状态”的召唤。陷入到密林一般的日常生活中身体和心灵都极其疲惫的时候,我身体里占据着某个位置的“某些什么”开始呼唤我了。循着这呼唤,我渐渐地将粘着着日常的尾巴一根一根摘除,开始了自由地漂泊。不做停留,远行吧。不满足现实愤然而起地赶路吧。“停{”下来就是“碎”,“动”起来就是“生”,真正的人生不是以存在而停留而是以状态散发活力。孤山,以斑驳陆离的话语呼喊着我的名字。
在旅行之前,先要对孤山最一些更多的了解才行,不过并不像它的名字所为人熟知这般,对于孤山的研究资料并不多。但是很幸运地还有《尹善道评传》和《孤山尹善道园林品读》,成为了良好的指引。小时候在教科书中所学到内容将遥远的关于孤山传记的遥远记忆一下子拉到了近处。
旅行的目的都不同,也许是为了和心爱的一起谈天,开启一场愉快的交流,也许是为了尽情享受叫醒感觉的美景、美食等。
绿雨堂是孝宗赠予曾经的老师孤山先生的一座建筑,本来是位于华城的,在1668年孤山82岁那一年,拆了屋子通过海上搬运至海南的莲洞里,按照原来的样子复原。
甫吉岛有渔父四时词碑,而尹善道的诗碑在首尔大学路的马罗尼埃公园和莲池公园里也有。
孤山陵位于金锁洞,从孤山的墓向对面远处望去就是新建成的海南尹氏先祖4大墓。孤山遗址除了表现了对望式的美感,曾孙尹衡植解释说,孤山的陵墓与先祖的陵墓对望着,是考虑到孤山与先祖相互依恋不舍的感情。
同样位于金锁洞的孤山斋阁有着这样的来历。孤山54岁时,梦到获得了一只锁着锁头的柜子,不出数日便发现了金锁洞,自那以后,便在此过起了隐遁的生活,开始了继《金锁洞记》之后的《山中新曲》等文化作品的创作。
孤山发现的金锁洞位于海南郡县山面九市里的海拔270~290m的山顶峰。除西北部外,都是由陡峭险峻的岩石构成,居住在附近的老百姓都叫它“山城里”。进入金锁洞,在屏风山东北边横着流淌过一条长长的溪水,大约长4km。
去往孤山斋阁、神道碑、陵墓的路上,美丽的风景和适合考察旅行的路线一一呈现,这便是登上金锁洞孤山遗址的入口路了。
孤山50岁的1636年12月发生了丙子胡乱,抱着吃国家俸禄的人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家陷入危机而坐视不管的爱国信仰,聚集了乡里乡亲数百名,没日没夜地乘船赶路,终于战胜风浪到达了江华岛。但是听到江华岛已经被敌军攻陷,仁祖已经投降了清朝的消息,忍住悲痛的心情,走投无路地下定了不再问世事的决心而前往济州岛,途中遭遇台风便在甫吉岛停留了下来。孤山看到岛上的山水、奇崖绝壁和山茶花,便被美丽的景色迷住了,感叹是佳景中的佳景,于是起名芙蓉洞,在格子峰下建起了屋子,起名为乐书斋。
在鸡涧拦住板石堤坝而成的溪苑就作为了芙蓉洞的入口。利用水、岩石、亭子、和台、松树以及竹子等,可以看得出明朗的孤山那奇颖的造园技法。洗然亭在功能上的是游戏和创作的空间,有着“将周围的景观用水清洗过
一般”,安静端庄让人心情清爽的地方”,同时也有将所有的欲望在自然中洗净,干干净净清清白白
地做人。
曲水堂是孤山的儿子寄寓、吃住学习以及休息的地方。曲水堂在位于距离乐书斋大约200m的地方,以小溪为中心,草堂、石亭、假山、平台、莲池和桥以及花溪等装扮左右,是美丽的水的园。
被孤山称赞为芙蓉洞最美景色的东川石路位于从乐书斋看以望得见的山腰处。在险峻的绝崖上盖房子,获得从山岩之间涌出的泉水,登上此处芙蓉洞的全景便一收眼底。由此也可以看出远离尘世隐遁于仙境的孤山有着什么样的世界观。
所谓存在,就是消亡或是永远保持着状态。美景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