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生活中碰到得最多的要算小狗啦,现在很多家庭都把狗当孩子一样养着,爱心呵护着,就像有一同事,家里养了两条狗,两夫妻自称是小狗的爸爸妈妈,虽听起来有过之,但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吧!不能加以褒贬!
有的宝宝看到小动物是又高兴又喜欢,有的宝宝看到小动物却又躲又怕,我家美景就属于后者,外婆家那边有很多人家都养狗,这可把我家美景吓得,抱着不肯下地不说,到家有小狗的邻居家窜门更是畏畏缩缩、愁眉不展的。究其原因:
一、罪魁祸首应该是小白——小燕子家的大白狗,有一米多高,站起来可以直接趴到我们肩上。忆想还是美景一岁左右的时候,爸爸抱着,小白不知从哪冒出来趴在了美景身上,爸爸的第一反应很紧张,赶紧抱着美景跑到楼上房间去了,妈妈也在一边尖叫,是我们的过度反应,让美景觉得小狗有攻击性,产生恐惧心理。之后便产生小狗效应,看到狗,不论大的小的,都怕,紧紧的抱着,不肯下地。
二、经常在睡觉的时候会听到室外传来的狗叫声,家里的老人为了哄孩子睡觉常用小狗来吓唬孩子:“快点睡觉哦,不然小狗就会来的”这句话美景的外婆和奶奶就用过多次,听到这话,孩子就不敢出声啦。也常听隔壁的奶奶吓唬孩子:“外面有老虎,可不能出去哦。”“有大灰狼,会把你吃掉的”等等,孩子慢慢就会认为动物都很可怕,要远离它。
树立动物在孩子心中的光辉形象,让孩子喜欢动物,愿意去观察动物,探索动物世界的奥秘,说说我们自己的实践过程:
一、和家里的老人沟通,不要用动物来吓唬孩子,心平气和的跟他们谈利弊,
老人还是愿意接受和改变的。
二、大人害怕什么,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尤其是孩子小时候。想在美
景害怕狗这件事上,我和美景爸爸有很大的责任,因为我们两个都怕狗,常常见到凶点的狗,妈妈我就会被吓着。反思之后,和狗相遇时尽量保持镇定,就算内心害怕,也不能用动作和言语表现出恐惧。
三、不要出于保护孩子而强化他对某种东西的恐惧,只要转移注意力就可以了。比如孩子表现出对某种东西害怕时,不要以怜爱的口气安慰孩子说“不要怕,我们不怕它”,这种安慰是一种无意识的奖赏,让他觉得害怕是应该的;家长这时应该用轻松的口气谈别的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觉得家长没在意他的恐惧,这样他就会觉得自己的恐惧可能没必要。
四、家长要做榜样,接触小狗,让孩子觉得正常情况下小狗是不会咬人。美
景看到小狗向自己靠近的时候,常会让大人帮忙驱赶。妈妈蹲在小狗身边,看着小狗,装大胆摸摸小狗,并告诉美景小狗不会咬人,没事的。看到小哥哥们喜欢喂小狗吃东西,逗小狗玩,美景渐渐看到小狗不再害怕啦,刚开始还会自我安慰一下:“小狗,不怕的”。现在已经不对小狗感冒,有时还会把骨头零食喂给小狗吃。
http://s4/bmiddle/7f080431hc1db32009223&690
一直没敢带美景去动物想,想等她稍大一点再带她去,担心她会害怕,实际 证明爸爸妈妈多虑啦!
某天路过动物园,美景问妈妈:“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
“老虎、斑马、狮子很多动物都有。”
“我想去动物园”
妈妈答应改天带她去,有天在植物园,美景又无厘头的问妈妈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可见她对动物园蛮感兴趣的,应该是时机带她去参观啦。
上周末,带宝贝去了动物园,动物园很多人,美景很淡定的参观,可见爸爸妈妈预期的担心是多余的。
http://s12/bmiddle/7f080431hc1db38aaa1db&690
看完大象表演,美景跟爸爸说:“这里的动物都很好看的”真是肺腑之言啊!孩子天生就是爱动物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