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群文阅读的议题确定”

(2015-04-02 07:27:54)
标签:

转载

“群文阅读的议题确定”

 主讲人:于泽元

于泽元老师个人简历:

    于泽元,男,河南邓州市人。曾任中小学教师、教导主任、校长。

    2002年6月在西南师范大学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2005年8月在香港中文大学获得教育学哲学博士学位;2010年元月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获教育学博士后证书。现为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理事,重庆市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重庆市基础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在《教育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曾经荣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三等奖。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如何确定议题》,要讨论这一话题,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澄清什么是议题。

    第一点,什么是议题。

    在很多次讲座中我都区分了议题和主题,主题是对一个范围内的内容的一个界定,比如战争,友谊、爱情等等。

    主题一般比较宽泛,也没有什么方向,比如战争,我们不知道究竟要说战争的什么,是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还是战争的残酷与否,还是战争中的人物命运。同样,友谊是一个主题,我们也不知道这组文本究竟说友谊的哪个方面。

议题是可议论的话题,既然可以议论,一方面它有议论的空间,一方面它必须焦点集中,不然大家不知道从哪里议论起。

    议题焦点集中还便于我们上课,如果一组文本没有焦点,实际上我们也无法组织教学,因为学生的理解相差十万八千里,学生理解差异过大,我们集体授课的课堂是无法把握的。

    刚才说到战争是一个主题,但是如果改一下,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战争中人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命运,就是议题。再如友谊是一个主题,“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朋友”就是一个议题,所以再重复一遍,议题范围较小,具有焦点,便于讨论。有些较小的主题实际上可以直接作为议题的,比如有一组选文,就以“宽容”作为主题。由于这一主题足够小,所以也可以成为议题,你可以这样引导大家讨论:究竟什么才是宽容。
    第二点,我想讲一下议题和选文之间的关系。
    首先,议题是一组选文的组织线索,而且这种线索是这组选文中每篇选文的关键之处。换句话说,议题贯穿选文始终,同时又是每篇选文的重要内容。 一组选文,如果没有以议题来贯穿,是难以成群的,所以议题是成群的依据。
    另外,如果议题不是每篇选文中最为主要的内容,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那篇文章主要部分吸引走,结果整组选文就难以作为一个整体被大家认识。
    举一个例子,上次在重庆市群文阅读赛课,有一节课大家都认为是失败的,就是《梦想》那组文章,大家认为失败的原因,在于教师把阅读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脱离了文本去说所谓的梦想。其实,内在的原因还在于选文以及议题的设置。
    记得当时有五篇文章,其中一篇的关于中国的航天梦,其余的都是个人的梦想。假如只有后面四篇文章,那么议题很容易确定:人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梦想,但是加上了那篇航天梦的文章,这一议题就不再适用了,因为个人梦想和一个国家、民族的梦想完全不是一回事,一篇写周迅,一篇写韩寒,一篇是小女孩丽莎想有条狗。个人的梦想是愿望无法达成时的期望,但是国家、民族的梦想是民族、国家的因为苦难的历史而希望实现的目标。
    还有一位老师,喜欢吴然的文章,后来她发现吴然文章中写景的地方很有特色,就选了几篇文章,以“吴然笔下的景色”为议题进行了群文阅读
后来我看了她的选文,就发现其中一篇有些不合适,原因在于那篇文章虽然也有景物的描写,但那文章是叙事性的,其中有人物去游览景物
    很显然,刚才说的那个议题就不是这篇文章的关键之处。这篇文章加入进来,有一个很大的麻烦在于: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人物的行动吸引过去,比如文中写了小朋友去喂鱼,学生一下子就会注意到这个地方,反而忽略了景物,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就得不断地把学生的注意力由那个地方拉回来。
    上述是议题对选文的意义
    反过来,选文是议题的支撑,一个议题之所以可以被议论,原因正在于这些文本为这一议题的讨论提供了素材。选文可以囊括议题的不同侧面,选文也可以是一个议题的反复证明。也可能是每篇选文提供一个片段,整体上凑合成一个整体。
    比如有一组选文,是《多面的狐狸》,就是第一种情况;《借物喻人》就是第二种情况;《创世神话》就是第三种情况
    第三点,就是议题的类型

    议题实际上可以有很多分类,但简单的方法是把它分为三类:语言议题、内容议题和形式议题。
    语言议题是关于一个词语之类的议题,这类很罕见,目前我也没有看到类似的选文,更多的是言语形式或者语言形式。所以对于语言议题一般不深入讨论
还有类似的,比如文中人物的分析,文中景物的分析等等,就是内容议题。 
    还有一个就是形式议题。形式议题最多,包括思维形式、文本形式和文体形式。思维形式实际上就是抓住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文本。比如有一类文章,都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出现困境——思考策略——执行策略——出现偏差——修正策略——取得成功。这是思维形式,遇到这类文本可以放在一起。文本形式比较多,比如有一个“奇妙的中心句”就很有意思,抓住中心句这种形式,把几个文本都理解得很透彻。

很多故事都是用反复结构的,比如渔夫与金鱼,在渔夫把金鱼的故事告诉老太太之后,就出现了反复,但反复中有变化,反复到最后,还有一个大反转,这就是故事出人意料、发人深思的根本原因。
    类似的文体形式还有《走进希腊神话》。是重庆这边一位教师设计的。其中就抓住了希腊神话的特点:人物比较多,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理清故事的脉络。
    所以老师就抓住这一点,让学生绘制人物关系图,有了人物关系图,学生很容易就把握了故事。创世神话是另外一个类型,就是我刚才说的,他并没有抓文体结构,他抓的是内容。蒋老师没有说出具体的议题,但依据上课的情况,议题应该是:不同地方的创世神话有什么异同。

我想这样就把议题的类型基本说清楚了。我们选择议题时候,可以依据内容议题和形式议题进行思考和选择。
    前面已经讲了几点:议题和主题的区分,议题和选文的关系,以及议题的主要类型

    大家可能最关心的,是两个问题:第一,如何依据议题选文;第二,如何依据选文确定议题。依据议题进行选文,往往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很难有定论。我这里只能谈谈自己的经验。
    我觉得依据议题进行选文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因为很多时候,文章不可能扎堆在那里等着我们,所以要看机遇。

一个机遇是某一天,你看到一篇文章,举得这篇文章的某些方面很有意思,而且和你以前看过的某些文章有相近甚至相同之处,这个时候你就可以依据这篇文章中找出一个议题,然后寻找其他文章。比如你看了《落花生》,很有感触,觉得借物喻人的规律很好,有很多借物喻人的文章,为什么不可以把借物喻人的文章放在一起呢?而借物喻人的文体形式就是一个很好的议题,然后你就去选在这个方面表现得比较鲜明的文章,组成一组群文。
    另外一个机遇,就是我们看到一组选文,这些选文都有共同的鲜明的特征,那么就抓住这些共同的、鲜明的特征,看能否构成一个议题。如果觉得文章不够,还可以再选择。我刚才说的这两种情况,前者简单可以概括为:“一带多”,后者可以简单概括为“多归一”。选几篇文章,要看文本的长度、阅读的难度以及学生的接受读。实际上,依据议题找选文确实如大家所说,需要大家多阅读,多积累。所以群文阅读对我们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作用非常明显,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下面说说如何依据选文确定议题,如果有现成的选文,我们确定议题,然后上课,方便多了。

    刚才李祖文老师说得非常好,《新语文读本》选文很好,但有些问题设计不是很好,这其实就是议题没有处理好。

群文阅读从本质上来说,是要解决课程的问题,而不是教学的问题。目前我们已经在研究这个方面的问题,通过群文阅读做语文课程综合改革,期望李老师多指导。不过第一个阶段,先普及群文阅读教学,等大家觉得群文阅读这个东东好了之后,推动课程就比较容易了。我本来不是研究语文的,我是研究大课程论的,所以对语文教育的理解并不深刻。

文本一旦确定,议题往往很难改变。所以,文本的情况基本上确定了它适合的年级。

当然,也有一些群文,可以从多个方面选择议题。
    如果反复强调,群文必须是一个整体,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教。你必须站在所有文本整体的角度来寻找议题,建构思维结构。比如创世神话,蒋老师就发现,其中有共同之处,比如禽蛋生世、英雄创世、垂死生化这些共同之处。也有基于这些共同之处的不同之处,比如中国的世界是由鸡蛋生成的,印度的是金蛋,还有鸟蛋的。这样文本的异同就构成了这样一个结构:以同为骨架,以异为血肉。这样一个结构因此就可以用一个议题:不同地方的创世神话有何异同,来引导学生却发现和构建。如果这些相同之处没有这么明确,是无法用这个议题的。
    还有一类,比如上次吴群老师在河南上的《孙悟空成长的启示》。这组文本的议题,也是通过几篇文章结合才能够确定。其中的议题是:齐天大圣是如何炼成的。第一篇,是说谦虚认真有本领;第二篇说有本领人容易膨胀,胡来;第三篇说,胡来后就有人生挫折;第四篇说,人生有挫折不怕,要从头做起,能忍方是真英雄。大家看,一个圣人就是如此炼成的。

    不是那个单篇的文本告诉你这个议题,是综合多个文本才有这样的议题。
    单元整体性阅读可以视为群文阅读的一种,但是具体是不是群文阅读,得看整合单元的,是不是具体的议题。如果是主题,和群文阅读就有一定的差距。 

比如人教版第七册有一个单元是写景的,有两篇文章就是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比如桂林山水,有两篇就是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比如记金华的双龙洞。

    这四篇文本就虽然都是写景物,但是按照群文的思想,就不能放在一起来教,而是要把抓住景物特征来写的文章作为一群,把按照游览顺序来写的文章作为一群。这样才是按照议题而不是主题组织选文。

    此外,群文阅读除了单元整合的方式之外,还有课内+课外整合的选文,课外选文。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