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大名牛:南阳牛、秦川牛、鲁西黄牛、延边牛和晋南牛
(2011-06-25 11:20:29)
标签:
杂谈 |
分类: 牛病介绍 |
中国的黄牛品种大约有25种,排在前五名的有:南阳牛、秦川牛、鲁西牛、延边牛和晋南牛,合称为中国五大良种黄牛
南阳牛南阳牛是中国著名的大型役用黄牛品种,原产于河南省南阳地区,其中心产地在河南省的白河和唐河流域广大平原地区。南阳牛主要分布于南阳市郊、唐河、邓州、社旗、新野、方城和驻马店地区的泌阳等地。
南阳牛
产肉性能:南阳牛用于肉牛生产表现出良好的产肉性能,据原河南省南阳地区黄牛研究所试验测定:用10头10~12月龄育成牛,肥育7~8个月体重可达441.7千克,平均日增重公牛为813克,每增重1千克体重消耗饲料7.6个饲料单位、可消化蛋白质740.6克,屠宰率为55.6%,净肉率为46.6%,其中最高个体的屠宰率为60.6%,净肉率可达54.9%,骨肉比为1:5.12。眼肌面积为92.6平方厘米。24月龄屠宰时要比18月龄牛的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3.2%和2.7%。如果用阉牛在精料为主的饲养条件下进行强度育肥,其屠宰率和净肉率还能进一步提高,表明南阳牛具有良好的产肉性能。繁殖性能:南阳牛公牛的性成熟期为10~20月龄,2岁开始配种,最佳的配种年龄为3~6岁。母牛的初情期是8~12月龄,2岁开始配种,繁殖能力最强的年龄是3~6岁,繁殖率为65%~85%,年产一犊或三年产二犊,一生产犊10头左右,妊娠期为250~308天。
秦川牛秦川牛是我国著名优良黄牛品种之一,居全国五大良种黄牛之首。因产于陕西省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而得名。1985年在北京建国饭店,国际厨师对国内外五大名牛进行多种烹调和品尝,陕西的秦川牛以肉质鲜美名列前茅。时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说:“美哉秦川牛,誉满北京城”。从此秦川牛被誉为中国的瑰宝。
体格健美,高大硕壮。公牛平均体高141.66厘米,体重594.5公斤;母牛体高124.5厘米,体重381.3公斤。结构匀称,皮薄毛细,被毛紫红色。公牛体大结实,头较粗大,额宽面平,眼大传神,角短扁圆,颈部粗短,垂皮发达,髻甲高宽,胸宽而深,背腰平直,长短适中,腹圆紧凑,体肥浑圆,四肢坚实,蹄质较硬,姿态健美,雄壮强悍;母牛头部清秀,体驱匀称,乳房发育良好。
肉用性能好。秦川牛成熟早,增重快,屠宰率、瘦肉率、骨肉比等指标都较高。在中等饲养条件下,6~18月龄阉牛日增重0.7公斤,18月龄屠宰体重一般可达400公斤,屠宰率60.75%,净肉率52.21%,瘦肉率76.06%,其肉质细嫩,柔软多汁,色泽鲜红,具大理石纹。有“细嫩、具纹、烙饼牛羹,膏脂润香”的史载。其肉含高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脂肪低。产肉性能与国外著名肉用牛品种接近或超过。
适应性强,耐粗饲。秦川牛易养易肥,既可放牧,又可舍饲。采食性能好,消化能力强,无论粗精饲料,均能较好地生长发育。
秦川牛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国内市场,1999年我国牛肉产量为125.6万吨,年人均牛肉消费量仅1公斤。1999年上升到505万吨,年人均消费量达到4.4公斤。十年间增长了3倍。国际市场,1998年全球牛肉进出口总量183万吨。近年来由于受“疯牛病”及口蹄疫等影响,牛肉出口国生产受到冲击。牛肉进口国又集中在日本、俄罗斯、韩国等亚洲及周边地区。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牛肉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商机。近年来,随着国外肉牛品种的引进,秦川牛作为改良和杂交的基础母牛,其牛肉系列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2002年5月,科技部等六部委批准设立陕西渭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园区根据自然资源优势,确定以秦川牛快速繁育和育肥作为主导产业,通过技术引进,对秦川牛品种进行改良,现已培育出秦川牛新品系良种群体。成年公牛活重可达730千克,体高150公分,在一般条件下,日增重1.2公斤,育肥牛屠宰率达到65%,净肉率达到54%,屠宰率和净肉率相当于国外乳肉兼用品种水平,骨肉比和瘦肉率已超过国外同龄肉牛品种。
鲁西牛鲁西黄牛:
繁育性能:
鲁西黄牛繁殖力较强,母牛一般8-10月龄即可配种怀胎,母牛如初配年龄1.5-2岁,终生可产犊7-10头,产仔率较高,公牛性成成熟略晚,一般两岁开始配种,可利用5-7年。
鲁西黄牛的品种特征:在体型外貌上,鲁西黄牛体躯结构匀称,细致紧凑,为役肉兼用。
在生产性能上,据屠宰测定的结果,18月龄的阉牛平均屠宰率57.2%净肉率49.0%,骨肉比1:6.0脂肉比1:4.23,眼肌面积89.1平方厘米。成年牛平均屠宰率58.1%,净肉率为50.7%,骨肉比1:6.9,脂肉比1:37,眼肌面积94.2平方厘米。
晋南牛晋南牛产于山西省西南部汾河下游的晋南盆地。晋南盆地位于汾河下游,傍山地带泉水丰富,气候温和,具有温暖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10~14℃,年降水量500~650毫米,无霜期160~220天。土壤为褐土,土层厚,表层含有机质0.7~1.2%,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农作物以棉花、小麦为主,其次为豌豆、大麦、谷子、玉米、高梁、花生和薯类等,素有山西粮仓之称。当地传统习惯种植苜蓿、豌豆等豆科作物,与棉、麦倒茬轮作,使土壤肥力得以维持。天然草场主要分布在盆地周围的山区丘陵地和汾河、黄河的河滩地带,给草食家畜据供了大量优质的饲料和饲草及放牧地。
地理分布
品种特征
品种性能
延边牛延边牛是东北地区优良地方牛种之一。延边牛产于东北三省东部的狭长地啧,分布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区的延吉、和龙、汪清、珲春及毗邻各县;黑龙江省的宁安、海林、东宁、林口
在生产性能上,延边牛自18月龄育肥6个月,日增重为813克,胴体重265.8千古,屠宰率57.7%,净肉率47.23%,眼肌面积75.8平方厘米。
在体型外貌上,延边牛属役肉兼用品种。胸部深宽,骨骼坚实,被毛长而密,皮厚而有弹力。公牛额宽,头方正,角基粗大,多向后方伸展,成一字形或倒八字角,颈厚而隆起,肌肉发达。母牛头大小适中,角细而长,多为龙门角。毛色多呈浓淡有同的黄色,其中浓黄色占16.3%,黄色占74.8%,淡黄色占6.7%,其他占2.2%.鼻镜一般呈淡褐色,带有黑点。
在繁殖性能上,母牛初情期为8-9月龄,性成熟期平均为13月龄;公牛平均为14月龄。母牛发情周期平均为20.5天,发情持续期12-36小时,平均20小时。母牛终年发情,7-8月份为旺季。常规初配时间为20-24月龄。
延边牛耐寒,在-26℃时牛吸才出现明显不安,但能保持正常食欲和反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