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村居》文本解读与有效教学
(2014-12-10 16:06:4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摸索,幸福并快乐着 |
《清平乐
一、广度解读,丰富文本内涵----
词的上阕,“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勾勒出了一幅清新优美的白描田园生活画:金色的暖阳,低矮的茅房,茵茵的草地,清清的溪流……一切都显得那么恬静,那么柔和,如诗如梦,令人陶醉。“醉意朦胧中”,似乎听到一阵呢哝吴语,似乎听到有人嬉笑逗乐,宛如为着梦境般的画面平添了一丝清音,增加了几分情趣,让人宛坠仙境,使人倍感亲切动人。是何人如此幸福,如此闲适?循声望去,原是一对白发翁媪!白首偕老笑语盈盈,真是羡煞人也。读到此时此处,我们方才明白,“醉”原来不是“白发翁媪”,而是稼轩啊。醉人也非杯中物,乃这“仙境桃源”般的村居生活啊。
瞧这一家子,大儿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辛勤耕作,宛然陶潜“种豆南山下”般悠闲;老二闲坐树下正忙着编制鸡笼,只见院里鸡犬闲走,溪中鸭鹅畅游;只有那小儿年尚总角,又最顽皮逗人,闲来无事,俯卧溪边采莲剥蓬,直乐得手舞足蹈,何等陶醉,何等活泼。这是诗人偶然捕捉到的生活镜头,却在不经意间,流露了诗人那极富生活情趣、极富人情味的内心世界。作者原非画中人,却因画儿动了心。可以说,当我们一遍遍潜心地低声吟读文本,一次次陶醉地大声诵读文本,忘形之时,便以为自己是辛幼安了,以为来到了溪边茅檐下了。读着读着,便觉得眼前的分明是一幅写意的村居田园画,色彩清丽,清新怡人。
二、深度解读,打探文本纵深----
品读至此,不禁忖度:胸怀大志的稼轩为何填此词?所托何意?
如果把这首词简单地归结为辛弃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那就太表面化了,还应该和他的爱国之情紧密联系在一起,亦是词人爱国之情的另一种表现。本课的设计就立足于“心醉田园、心系祖国”这一主题进行设计。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是通过对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农村景色与乡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向往和平,向往统一的愿望,因为只有统一与和平,农村的太平景象才能得以长存,把本首词的主题提升到更高层次。
综合文本解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再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制订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重点字词,了解词的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图文结合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词人对这种安宁生活的向往。
4.通过了解辛弃疾生平,对比不同作品,使学生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附全诗:
附教学设计:
《清平乐
长春版语文教材
一、对比导入,初识宋词。
1、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宋代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齐读课题。
2、师: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唐诗也叫《村居》记得吗?
师:是这首诗吧,[出示诗《村居》]和我们今天要学的词《清平乐村居》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3、师:清平乐是个词牌名,古代词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就是词牌,它表示的是一种曲调,一种节奏。
二、自主初读,感知词韵。
1、师:让我们走进辛弃疾的村居吧。打开书,自己读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认生字。(先带拼音读;再去掉拼音读。)
3、师:把生字送回词里,[出示全诗]我们读过好多古诗,这样的词应该怎么读呢,谁愿意试着读读。
4、(1)一首词分上阕下阕两部分,中间空了一行。朗读时,上、下阙之间我们来喘一口气作为停顿。一起读读。
(2)上阕的“小
(3)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一)想象画面,把握词意。
1、师: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古诗词用过哪些方法?
2、师: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图文对照是我们学习古诗词的一种好方法,下面我们就试着用这种方法来学习。
3、师伴随着音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听.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
4、师:读着读着你眼前肯定就有了一幅幅画面,把你想到的画面跟小组同学分享一下吧。
5、谁来分享你想到的画面?
重点(2)溪上青青草:青青草是什么样的草?生:很浓密很茂盛的草。看来不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小草,而是浓浓的茂盛的草。
①大儿:种豆南山下,草生豆苗稀,我可得抓紧时间去锄草,来读读。
你有调皮的时候吗?父母是怎么责备你的?(你这个小调皮鬼,小捣蛋)看似责备,实则喜爱。所以“无赖”在这里是顽皮、可爱的意思。
把你的喜爱读出来。(指名读)
因为小儿顽皮可爱,所以词里说----(生接)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二)提炼词眼,沉醉词境。
1、溪
(1)听~~[放流水声]溪水--怎么流着?(生接:溪水缓缓地流着、叮咚地流着、潺潺地流着。)
(2)这条小溪象一条线把几幅画串连起来,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这幅画就叫----生接:村居.
(3)古人用字讲究不重复,可这首词中用了三个“溪”字,重复吗?为什么?
(不重复,因为这里的三个“溪”表示不同地点
(4)说得真好。这里的三个“溪”表示三个不同的地方,并不重复。
(5)同学们大胆想象,此时,诗人会在哪呢?先从哪开始走?
(6)这真是绿水村边绕,人在画中游
2、醉
(1)此刻用一个字形容你对这村居的感受.(美、好、醉)。给醉组个词儿。
[出示组词:微醉、沉醉、陶醉]一对白发翁媪,带着[微醉]的神态,亲热地[沉醉]的在一起聊天。诗人听着他们的好听的吴侬软语,也[陶醉]了。
(2)应了诗经里那句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老人为风景的迷人而醉,为夫妻的亲密而醉,为孩子们的懂事而醉。也许什么也没说,就这么媚好,就这样醉了。
(3)诗人情不自禁地吟出这首清平乐村居。谁愿意伴着音乐美美地再读一读。(指名读一人)
四、拓展背景,体验词情。
1、这一份温馨和谐乡村生活令作者如此沉醉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近辛弃疾了解更多。[课件出示辛弃疾的介绍]
2、[课件出示《破阵子》全词]师配乐范读。
3、从这首词从这音乐声中你听到了什么?(我听到了战场上的声音。我听到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战场厮杀声)。
4、征战沙场20多年的辛弃疾最渴望的又是什么?
5、同是醉里,所处的地点不同,但是所想的是相同的,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醉在村居”,这才是所有人的心愿。
6、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同辛弃疾一起,梦回村居~读。
7、熟读能成诵,看着图[课件逐一出示课文插图]我们一起试着背一背。
8、小结: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一幅由辛弃疾描绘的村居图。学习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图文对照”、“借助书下注释”等学习方法,在品读时边读边想象画面。最后走近作者,从战场上、乡村里辛弃疾
9、作业:课后同学们可以以作者辛弃疾的口吻把这首词编写成一段小故事,下节课来比一比看谁的故事编的好。
【板书】
清平乐
村居
醉
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