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破阵子》读后感

(2015-11-09 16:52:18)

《破阵子》读后感

 

    “醉里挑灯看创,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是,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军王置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这首《破阵子》展示了他本人充满理想而又屡遭阻厄的一生经历。

    概括地说,整首词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前九句为第一部分,主要写梦中回忆的军旅生活,选择的是沙场点兵和战前、激战几个场面,抒发了作者渴望报效国家、沙场征战的一腔豪情。第十句为一部分,独立成段,书写壮志未酬、老之已至的悲叹。

    这词全首都写军中生活,也可以说是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上句是看,此句是闻。接下三句写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词的境界逐渐伸展、扩大。“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古代的瑟有五十弦。李商隐诗:“锦瑟无端五十弦。”这词里的“五十弦”,当泛指合奏的各种乐器。“翻”,指演奏。“塞外声”,指雄壮悲凉的军歌。

    接着词人用了两个典故,采用了最具感染力的夸张手法,夸张处又对仗工整,并妙用诗词等文学形式忌讳的议论说理的方法描绘了一幅既绚烂多姿,令人精神振奋,又表现在词人伟大志向,以及战士们斗志昂扬的壮阔画面。尤其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既是用典,又是夸张,绝对是百分之百的浪漫主义手法。“八百里”,牛名,《世说新语·汰侈篇》中提到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驳”。王济和王恺比射,以此牛为赌物。恺输,于是杀牛作炙。牛名而“八百里”可见其大;宰牛而食,可见出豪情。再加上“五十弦翻塞外声,沙扬秋点兵”。这是怎样的激动人心啊!雄壮的军乐声响起来了,做好充分准备的战士们着装整齐,雄赳赳、气昂昂地聆听着战前动员,接受着指挥官的检阅。

    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马作的卢飞快”,“的卢”,骏马名。相传三国刘备在荆州遇厄,的卢马载着他一跃三丈,越过檀溪(《三国志·先主传》引《世说》)。“作”,作“如”解。“弓如霹雳弦惊”,比喻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震。“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天下事”指收复中原。收复中原,不仅是君王的事,也是人民共同关心的大事。末句一结,却转到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这一转折,使上面所写的愿望全部成为幻想,全部落空。

    “了却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国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这两句意味着词人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使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了却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议论,非但没有影响词的色彩,反倒是浓墨重彩之笔,必须大书不吐不快之笔。到此,前面诸多形象的行动描写,诸多面面的渲染,才有了摄后的也是最好的注解。这两旬是此词的核心之句,其他句都是因此二句含义引起。

    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这一句与首句相呼应,都是叙写现实生活的感受,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有志志不伸的悲愤。

    这首词题是“壮词”,前面九句的确可称得上是壮词,但是最后一句使全首词的感情起了变化,使全首词成为悲壮的而不是雄壮的。前面九句是兴高采烈、雄姿英发的。最后一句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大矛盾,理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幻灭。这是辛弃疾一生政治身世的悲愤,也同样是陈亮的悲愤。

    辛弃疾被称为宋词豪放派的宗师。在这首词中表现的艺术风格有两方面:一是内容感情的雄壮,它的声调、色彩与婉约派的作品完全不同。二是他这首词结构布局的奇变。一般词分片的作法,大抵是上下片分别写景和抒情,这个词调依谱式应在“沙场秋点兵”句分片。而这首词却把两片内容紧密连在一起,过变不变(过变是第二片的开头)。

    这首“壮词”,气势恢弘,慷慨激昂。从结构上看,构思奇特,结构奇变。它打破一般填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传统写法。除首尾两句写现实外,中间全写梦境,过片不变。梦境写得雄壮,现实写得悲凉;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