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健康传播中常见的十个"误区"

(2013-05-29 08:49:05)
分类: 健康

微博、博客、媒体对健康信息的传播,常见的十个误区如下:

 

1、对信息来源不加甄别

是部分研究的部分结论,还是有普遍意义的共识?是有一定根据的现实存在,还是询证医学证据?是文化还是科学?是个人喜好,还是强制执行?是先下结论然后找证据,还是全面、辩证的分析?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历史性、未来的变化可能?


2、标题过于耸动

标题党。微博上的无所不用其极。辩论非理性。


3、报道以偏概全

为了某些目的或吸引眼球。缺乏辩证、全面的观点。只有结论。


4、报道逻辑混乱
求报道讲逻辑是不对的。

文字应该侧重于开启民智。

让人们思考,而不是传播结论。

 

5、捏造概念和误读数据
目的不同,阐释会有很大差异。

要分清楚是商业性语言、科普语言、科学语言。

数字要分清是哪个阶段的研究数据、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等、统计数字、分类统计数字,还要看数据的各个特性。

 

7、过度强调单一食物的营养作用
这个全球性、特别是中国实际生活中最主要的问题。

没有人愿意听你讲完全部。

人们只愿意为这些付费:简单、快速、轻松、神奇、安全、高效、自信。。。。

 

8、夸大营养素的功能和风险

不同角度,不同说法。

放大和无视,是同样的错误。

功能有,不代表对你适合;功能多,不一定都起效。

有风险,不代表不能用。有一定风险,不代表就会有负面效应。

抓主要矛盾。


9、盲目相信个案研究,不遵守循证医学的基本规律。

对个人来说,是百分之百,独一无二,不关心概率、统计。重要的是,是否适合自己?

对群体来说,讲究统计分析、询证医学。角度不同。


@营养杨教授 :这条特别请科普工作者、营养师注意!!全面认识而非片面去导向 (5月26日 10:50)

 

 

10、盲目报道国外的研究

大部分现代科学都可照搬。

人群特点和饮食文化、生活习惯、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历史阶段等偏差,造成营养、食物、食品安全等方面数据、结构、结果,可能都会有偏差。有的偏差比较大。

人是个体,还是个整体。不可照搬。


专家缺位,专业机构缺乏介入和引导,权威信息缺乏

跨行业、跨界“专家”。部分没有实践经验的臆断专家。医生非营养学专家;营养学也不懂心血管手术。生物化学专业的,不见得懂食品安全。食品博士也未必精通所有营养细分领域。不是所有的营养师都懂保健品、补充剂。医院营养科侧重营养治疗而非改善、提高、日常饮食。生物化学是1+1=2的科学,营养学、食品安全更多的是询证、统计学分析。

 

 

以上小标题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 @马冠生

星辰健康与财富的微信公众号:xingchencaifu

可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

http://s6/mw690/002kawndgy6F7xAX5LD25&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