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图片 |
兰州,有很多以野生动物命名的地名.说明,过去,兰州地区有很多野生动物。
兰州地处西北内陆的黄土高原上,居黄河上游,主要分为南部山区、北部山区、中部河谷平川台地三大块,从南到北有高山气候、二阴气候、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的半荒漠半戈壁气候等,特殊的地理地域环境,使兰州地区的植被种类繁多,但植被覆盖率低。
其实,兰州地区,在过去的地质年代,降雨丰沛,气候温湿,特别是黄河、湟水、大通河、庄浪河、苑川河河谷地带,还是植被茂盛,水草肥美,有大量的野生动物栖息。
考古发现, 兰州有距今约1.6亿年的长约22米,体躯高将近7米马门溪龙、剑龙、小型兽形类恐龙,有最大牙齿的兰州龙、兰州大象、犀牛、牛角化石、德永氏古菱齿象、距今约十余万年的赤鹿等,分布在红古到榆中甘草店的广大区域。
从地质考古研究和以上古生物考古实物证明,10亿年前,兰州地区还是一片汪洋。距今10亿年至6亿年前,由于地壳运动,形成了南部的马啣山(又名马衔山)系。6亿年4亿年前,形成了北部山峦。在后来的地质年代,逐步形成了如今兰州地区的地质地貌。1.5亿年前的晚侏罗纪,兰州地区气候温湿,森林草原广布,为恐龙、大象、犀牛等这样的大型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丰富的食物。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质地貌的变化,气候逐渐变干变冷,使生物群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恐龙、古象等大型野生动物灭迹。特别是气候逐渐变冷,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犀牛灭绝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公元前后黄河以北气候明显变冷开始,该地区的犀牛种群持续南迁。到公元1000年前,黄河以北地区已完全不适合犀牛生存。但西南地区长期有犀牛繁衍。中国的犀牛,直到1926年才从云贵高原绝迹。
从地质年代的变迁和地域地貌及气候变化来看,兰州地区古代各种大型野生动物非常丰富。到后来人类的文明发展,从森林草原文明向农耕文明发展,直到今天的工业文明,都使兰州地区的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的野生动物消失灭迹,有的野生动物消失又重现,有的野生动物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虽然大多数消失或灭迹的野生动物没有被记录下来,但还是有相当的一些以化石的形式保留了下来,被考古逐渐证实。还有一些,被人类以地名的形式保留了下来。兰州地区,以野生动物命名的地名有:
伏龙坪、凤凰山、白虎山、豹子沟、大狼咀、狐狼沟、熊子湾、上母猴沟、野马沟、黄羊塘、野狐沟、野猪湾、獾猪岔、獐子沟岭、狸子沟、野猫沟、猩猩湾、麋鹿沟、鹿角岔、黄鼠沟、兔墩、野鸡沟、金鸡(红腹锦鸡)岭山、雁滩、白鹤岭山、鹞鹰沟、莺鸽咀、鹦歌嘴、燕儿湾、喜鹊岘、鸭儿沟、老鸦沟、老鹳窝、蛇出沟、小黄蟒沟、蝎子尾山、蚕儿湾、鱼儿沟、鳌塔、蛤蟆滩、秋蝉湾沟等197处。共涉及到的野生动物有
龙、凤(凤凰)、虎、豹、熊、狼、狐狼、狼狗、野狐(狐狸)、野猫、野猪、獾猪、猩猩、狸、獐、猴、野马、山马、牦牛(毛牛)、骆驼、麋鹿、鹿、岩羊(黄羊)、骚狐(野公山羊)、兔、蟒、蛇、黄鼠、老鼠、蝎、雁、鹤、喜鹊、鹊鸽、烈鸽、鸽、鹳、鹞、莺、鸦、鹦、燕、野鸡、金鸡(红腹锦鸡)、麻燕、麻雀、蛤蟆、蝉、蚕,鱼、鳌等51种。这些野生动物,绝大多数兰州地区现在还有。
纵观兰州地区的地质、地貌、气候、植被、人文等因素不断变化,野生动物的种群和种类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但过去,兰州确实是有非常丰富的野生动物,虽然有相当多的野生动物已经灭绝,但还是有不少的野生动物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兰州以野生动物命名的地名,就足以说明了这一点。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善,有一些绝迹了的野生动物又回来了。如近年来,在北部山区,发现了不少岩羊(黄羊)种群,还发现了金钱豹和狼。而岩羊、狼、穿山甲等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就已经在兰州地区灭绝了,金钱豹和蟒蛇更是在100年前就灭绝了。
环境是所有动植物生存的第一需要,包括我们人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让我们保护环境,从保护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开始,从保护野生动物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