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动一夏#扎尕那之美
标签:
文化图片 |
甘肃美,美甘南。甘南美,有一望无际的地毯式大草原桑科草原,有碧波粼粼的尕海;甘南美,有遐迩闻名的具有阿尔卑斯山风貌及藏传佛教艺术殿堂的郎木寺、拉卜楞寺。而大山之美呢?
近两年,一个鲜有人知的美丽胜景,传说般地悄然传来。
八月是旅游的季节。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周末,和同学景教授相约,怀着急于探究的心情,驱车穿过七道子梁隧道,向南,再向南,直奔甘南,直奔迭部,直奔扎尕那。
扎尕那山海拔高度3900多米,
扎尕那有三条旅游路线。第一条,叫仙女滩、仙女湖线,就在扎尕那东哇自然村的对面,也就是东南方向。过河,在停车场的旁边沿人行小路而上,便是一片相对平缓的大草滩,就像草原上的大山坡,有少量的灌木,步行两公里,上到坡头,在高山脚下,则有一湖,湖面不是很大,但湖水清澈,涟漪粼粼,野鸭水鸟嬉戏,蓝天、白云和山峰倒映湖中,静谧淡雅,令人心旷神怡。传说,夏夜皓月当空的时候,会有仙女在湖中沐浴,故称仙女湖,湖下面的草滩,自然就是仙女滩了。第二条,是稳当(音)山线,在仙女滩的东侧,有峡谷进入,再左拐,有稳当(音)山、一线天、第二瀑布、石林、神山,汇入第三条线,全长1.5公里;第三条线,也是旅游的主线,由扎尕那东面的扎尕那山山谷进山,沿村民修建的硬化了路步行不到1公里,就是砂石铺垫的路了。但路并不太难走。过一座原木搭的桥,一面直插云霄的陡峭山峰挡在眼前,湍急的河水边,小山包似的石头一侧,寻着了小路,继续前行。两边悬崖峭壁上,松树紧扎岩石,小溪水在岩间溅落,蔚蓝的天空,蓝的深邃,白云片片,萦绕峰峦,雄鹰在头顶盘旋,不知名的大山雀,时不时清脆的叫上几声。峡谷显得空旷,脚下的河水,喧哗的更凶,引起山谷间一阵阵回音。前看,是山,后看,是山,左看右看,依然是山。一山比一山高,一山比一山险。拐过一弯又一弯,跨过一桥又一桥。一步一景观,十步一山峰。峰连着峰,峰峰险峻,水连着水,水水急泄。这里有造峰林地貌、冰川貌、岩溶地貌,更有断层地貌、泥石流地貌,大部分山峰海拔达到4000多米,还有高山地貌,草甸地貌和东土层地貌。尤其是这里的古冰川遗迹保留完整,具有重要的研究和科考价值。2007年被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公园面积136平方公里,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这里的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高等植物103科190属412种,其中有国家1级保护植物1种,国家2级保护植物15种,甘肃省重点保护植物6种。野生动物分布有雪豹、金雕、狗熊、林麝、猞猁、斑尾榛鸡,梅花鹿、红腹锦鸡、蓝马鸡、野猪等陆生脊椎动物68种,其中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8种。这里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和破坏,山势奇峻、景色优美,是名副其实的香巴拉王国。
八十多年前,美籍奥地利裔植物学家、人类学家约瑟夫·洛克在扎尕那留下了他考察的足迹,此后他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有关照片和文章,为希尔顿创作《消失的地平线》提供了难得的素材。洛克对扎尕那的评价是:“我平生从未见过如此绚丽的美丽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看到迭部的美景,就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
沿途的老虎嘴,那山岩和河底撅起的石头,俨然就是一副露着虎牙的老虎嘴。一线天,刀刃般的山岩几乎合拍而来,抬头仰望,露着一线蓝天的苍穹,一小片白云,太小太白太薄,根本遮挡不住刺眼的阳光,照得眼黑目眩。大小瀑布,一个连着一个,著名的第二瀑布,虽然不高不宽,但飞花四溅,轰鸣之声,有雷霆之势,在山谷间回荡。再往上,便是神山,左右两侧,山连着山,峰连着峰,山峰起伏不定,奇险无比,怪岩犬牙咧呲,峰间云雾缭绕,松林青黛滴翠。左看右看,都是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
不时有险峰、悬谷、冰斗、角峰群、刃脊、鼓丘、石笋、石峰、溶洞、断裂、泥石流、羊背石、卧牛石等景观出现。奇景一观由一观,一观更比一观险。只有看不完的景,却没有相同的峰。每走一步,前后左右,都是变幻了的山。这就是神山。眼看就要到山顶了,可爬过一山包,仰面一看,又是无穷的山峦。山间,一块瀑布飞流而下,咆哮声迎面而来。在山谷间,形成一个强烈的反差,执意要把两山切割开来,两山毫不示弱,紧紧裹住瀑布不放,就这样,不依不饶千百年,还纠缠不休。这就是第三瀑布。
海拔已近4000米,空气逐渐稀薄,步伐自然很缓,甚至走一段,就得停下来,休息休息,喘喘气,才能继续前行。沿途的植被也稀少起来,夹杂着灌木向草地过度。不经意间,在草甸前伸的地方,一排排山峰横在面前,高大,伟岸,修直,林立,裸背,张开双臂,拥抱白云,拥抱苍天,拥抱太阳。这里是真真的虔诚,真真的信仰。在这样的大自然面前,一点虚假,一点冒昧,一点奢想都容不下,心里是平静的,平静的像天上轻飘的那片白云。
黄山的美在云,九寨的美在水。而扎尕那山的美,就是山了。这儿的山,有泰山所不能及的高,有华山所达不到的险,有雁荡山所不曾有的地震隆起的高山、断层、冰川蚀地、岩溶、泥石流、塌陷、草甸、冻土等众多复杂的地质构造地貌。尽管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工作还在进行中,但复杂多样的地质构造以及与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并存,且还处于无污染、原生态状的处女地状态,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是少见的。真是一块难得的自然资源宝库。
夕阳西下时,我们回到了扎尕那村。整个村寨被晚霞照得金黄透亮,层次分明。飘渺的云雾和袅袅炊烟,笼罩着错落有致的藏式山寨,若隐若现的美,是一幅梦幻般的油画。
晚饭后,帅气的房东贡巴接受了我的简单采访。贡巴33岁,普通话讲得不错。全家11口人,12亩地。父亲、嫂子、侄女在卓尼县经营着有00头牦牛的牧场,母亲带三个孙子在迭部县城租一间房子,给孙子们做饭,陪孙子们上学。自己小的两个孩子就在村里上小学。哥哥拉马接送游客挣钱,妻子种地,料理家务,自己招徕住店的旅客,有时也当向导陪游客进山。整个扎尕那风景区都属于贡巴所在的扎尕那行政村的东哇自然村,全村100户人家,900口人,都是藏族,大部分的老人、妇女和小孩都不会讲汉语。他们祖祖辈辈都在扎尕那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直到两年前,不断有外地人来扎尕那旅游,人数逐渐增多,需要住宿和导游,村里人才知道扎尕那是一个旅游胜地。于是,全村人自发集资100万元,硬化了村子里的路面,建了一个能停放60辆车的停车场,整修了进山的路,搭建了十余座木桥,动员了部分村民投资建了家庭式旅馆,开始接待旅客。目前,只能接待少量的留宿旅客。每位游客的门票是五元钱,主要是用于每周一次派人进山收集垃圾。他们知道,环境一定要保护好,否则,就破坏了自己的家园。仅仅两年的时间,游客大增,目前的旅游旺季,日接待游客5000人,冬天,也有人来。大部分是重庆、四川、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和内蒙的,本省来的也有,能占四成。村里已经决定,明年,要请人对村寨和风景区进行规划、设计,要集体投资1000万元,主要建停车场、景区大门、招待所和整修进山的路,还要培训人员,对外宣传,鼓励村民自建和建好家庭式旅馆,提高接待能力。
扎尕那,是一块美丽的圣土,险峻,恬静,丰美。但愿扎尕那这块香巴拉王国在将来的开发发展中,环境不要遭到破坏,能原汁原味的保存下来,留给后人一片净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