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图片 |
可我觉得,兰州最珍贵的,却是兰州的绿了。
兰州深居西北内陆,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地表植被十分脆弱,自然植物非常匮乏,加之十年九旱,山坡草木难生。虽然黄河穿城而过,但狭长的兰州城位居盆地,紧靠黄河的南北两山,与黄河相对高度较大,汲水困难,以前也是望河兴叹。
由于干旱少雨,特别是春夏之交,深居内陆的盆地兰州,气温回升快,使兰州形成了一个低气压带,而受距兰州不远的白银、景泰、金昌、民勤及相连的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等地的干燥高气压带的影响,往往是形成较强的西北风刮起沙漠地带的沙尘,遮天蔽日,铺天盖天而来,使兰州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受沙尘暴影响的城市之一。特别是近年来,沙尘暴给兰州带来的危害,真是与日俱增。
兰州黄河两岸的南北两山,过去荒山秃岭。难见生机的萧条景象,让老兰州人仍是记忆犹新。新中国刚成立时,皋兰山上只有一颗树孤零零地凄立在山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执著的兰州人为改变荒芜的南北两山,为了给自己的家乡添绿,开始了坚韧不拔的绿化工程。从挖水平田、背冰上山植树开始,到七十年代,省市党政机关、驻兰部队及工矿企业总动员,积极开展植树运动,几经努力,几番拼搏,还是由于气候干旱、环境恶劣、经济技术基础落后,使兰州的绿化成效甚微,根本面貌仍未改变。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兰州,古城兰州也融入了祖国的改革开放浪潮中。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兰州的绿化工作也是大踏步地加快。由于承包林地、退耕还林、种草种树政策落实、西部开发战略的推进、技术的改进及适应兰州气候土壤生长的花卉树木的培育引进和谁承包、谁开发、谁受益、谁管理的绿化理念的树立,经济的发展、观念的改变,带动了兰州绿化项目,引水上山,承包经营,从单一的绿化向观赏林、经济林、水土保持草木等综合绿化发展,切实有效地绿化工程已初具规模。从西固区的南山,到七里河区的彭家坪、烈士陵园,安宁区的湿地公园、植物园、仁寿山,到城关区的皋兰山、五泉山、白塔山、五一山、徐家山,黄河两岸,已是草木茂盛,郁郁葱葱,绿荫连成了片,加之城市开发的绿化工程的普及,如安宁庭院、金港城、仁恒国际、基业豪庭、新港城、众邦·金水湾、天庆花园、天庆嘉园、鸿运润园等住宅区花园式的绿化地以及城区主次干街道的绿化带和南北滨河路、黄河风情线、东方红广场等处的绿化景点,将兰州点缀的花花花绿绿,打扮的分外妖娆。
绿,就是生命,就是希望。绿能改变环境,绿能造福人类,绿能带来自然的和谐,这是一个自然的法宝。有科学数据显示,如果一个地区的植被覆盖率达到30%以上,那么这个地区就会风调雨顺,自然灾害能降低70%。而兰州,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微弱,自然环境差,受干旱的威胁,往往是,树种了旱死,旱死再种,要搞成大面积的绿化工程,真是难上加难。
人类改变自然的成功范例还是很多的。如日本,二次大战时,日本大部分地区植被遭到了空前的破坏,但战后日本只经过了十多年的时间,就使自然环境基本得到了恢复。我国海南岛,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植被也遭到了很大的破坏,也经过了十多年时间的努力,植被得以恢复,环境得到了改善。大连也是经过了十多年的开发和综合绿化工程,使植被覆盖率达到了70%以上。这都是非常成功的范例,当然,这些地方也都有受海洋性气候影响的优越条件。
我们兰州,虽然没有日本、海南岛、大连那样优越的自然条件,但我们有伟大的母亲河黄河,我们照样能发展、能绿化、能创造美丽的环境。不是吗?看今天的兰州,绿已经是这个城市主要的风景了,南北两山屏障般的森林、花园以及优美的山庄、公园等旅游景观,已经是广大市民休闲纳凉的胜地了。可这绿,是来之不易,十分可贵,这绿,让我们付出了比别的地方多几倍、几十倍的努力,让我们比别的地方的人多流几倍、几十倍的汗水,这绿,让我们感到了珍惜,感到宝贵。但是,我们也知道,只要努力,就会有成功。我们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是十分难得、十分欣慰的。
我常常这样想,兰州要是没有绿,将会变得怎样?也许,东南沿海的朋友又会问:“你们兰州人是骑骆驼上班吗?”要是兰州没有绿,我会回答:“是的。”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努力和几代兰州人的拼搏,兰州已是两山苍翠,绿树成荫,春、夏、秋花开不败,冬季绿草萋萋,松柏常青。我们正享受着兰州的绿,但不能忘记的是,我们更要增播兰州的绿、扩大兰州的绿、保护兰州的绿,让兰州的天更蓝、水更清,让兰州的绿更多、更好、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