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生僻字碌碡地名

碌碡,读音liù zhou。兰州及西北陕甘宁青等广大地区方言读luzhu。
碌碡,是农耕时代一种常用的农具,用石头雕錾而成,圆柱形,直径在20公分至40公分不等,一般不超过60公分,长80公分至120公分,是用来碾轧小麦谷物,平场地之用。也作磟碡。也叫石磙子。碌碡两段的中心各打一个小洞,小洞载插木塞,木塞上栓上绳索或装上架子,用牲畜或农机拉动碾轧,也可由人工拉动。
过去,农村一般三至五户,就有一只碌碡。在生产队时代,每个队至少有四至五只碌碡。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农业机械化和筑路机械化的实现和普及,碌碡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在,在中国农村,几乎见不到使用碌碡的现象了,但在农村的一下地方,或者不起眼的旮旯处,还会看到静静卧躺的碌碡。
虽然,碌碡已与我们远去,但碌碡,作为农耕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农具,其不但功不可没,而且深深地留痕于那个漫长的岁月,并以不同的形式,贯穿于文化之中。其中,就有不少以地名的方式,传承着古老的文化。兰州以碌碡命名的地名有:
碌碡沟村(皋兰县忠和乡)
碌碡岔沟(榆中县上花岔乡)
2021 年4月29日下午于兰州雁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