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阿甘镇地名源于一首鲜卑族歌

(2020-10-21 19:47:29)
标签:

文化

图片


     阿甘镇地名源于一首鲜卑族歌
 

阿甘,又名阿岗,是兰州市一处古老的地名,也是一处神奇的地方。

阿甘镇,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东南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市区21公里。东邻榆中县的和平镇,西接七里河区魏岭乡,南连榆中县的银山乡,北界七里河区的八里镇,总面积85.5平方千米,地势南高北低,只有极少地段地处阿甘河(雷坛河上中游)河谷外,其他地方都是山区。这里,是马啣山(又名马衔山、马寒山、马黑山)脉西延的支脉,海拔在1800-3124米之间,年降雨量在380-420毫米之间。大部分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和二阴气候,有少部分是高山气候。春秋短暂,夏季凉爽,冬季寒冷,四季分明,山大沟深,植被繁茂,山峰俊美,交通便利,紧邻市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区域内有石佛沟森林公园、摩天岭等风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有很大的旅游潜力可挖。这些,对于过去靠煤炭开采发展起来的,现已煤炭资源枯竭,急需经济转型的阿甘矿区来说,是难得的自然资源。

 

    阿甘镇地名源于一首鲜卑族歌
                                     石佛沟

  

     阿甘的地名,源于一首鲜卑族的《阿干之歌》。在鲜卑语里,阿干就是阿哥的意思。当地,还把阿甘,称阿岗。这里,还有沃干等发音带的地名,都是阿哥、哥哥、阿哥住过的地方等的意思。据记载,这首《阿甘之歌》是鲜卑族首领慕容廆为哥哥慕容吐谷浑写的。后来慕容廆的子孙们每当乘辇出巡或出征、祭祀时,都会在辇后鼓吹歌唱这首歌。歌中唱到:

                阿干西,我心悲,

                阿干欲归马不归。

                为我谓马何太苦?

                我阿干为阿干西。

                阿干身苦寒,

                辞我大棘住白兰。

                我见落日不见阿干,

                嗟嗟!

               人生能有几阿干?

 

    阿甘镇地名源于一首鲜卑族歌

                                                           石佛沟林区

 

阿干地区在历史进程中,夏商时为西羌地,周为羌戎地;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为陇西郡榆中县地;西汉(公元前81年)以来属金城郡金城县;三国时属魏;东晋成帝咸和二年(327年),前赵(十六国之汉)将领刘胤在沃干阪袭败晋军,并占领金城;隋唐属兰州五泉县,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年)兰州一带沦于吐蕃,和亲后复归唐;北宋,西夏强盛时,占据兰州、阿干等地,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李宪大败夏人,收复黄河南岸包括阿甘在内的地区;南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升阿干堡为阿干县,属兰州,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蒙古国至元七年,废县名并入兰州,始为阿干镇;明属临洮府兰州;清为兰州府皋兰县附城西川和南乡;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撤阿干镇为兰州市第九区;1949819日,阿干镇解放,1953年更名为第八区,1955年更名为阿干区,1960年并入七里河区。

      据史料记载,三国末期,西晋初年,辽东少数民族鲜卑慕容氏逐渐强盛了起来,到了西晋末年,他们已经拥有了十分强大的军事部落。这时候,首领慕容涉归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慕容吐谷浑是二老婆生的庶长子,二儿子慕容廆是大老婆生的嫡幼子。这时候的鲜卑慕容氏已经受到了汉族文化思想影响,嫡长子继承权势财富的制度被确立了下来。

      公元283年,慕容涉归病逝,他在去世前,把部落分成了两部分, 其中将大部分的人马和财产分给了二儿子慕容廆,只将一千七百户分给了大儿子慕容吐谷浑。

      慕容吐谷浑和弟弟慕容廆感情一直很好,兄弟俩从小一起长大,天天纵马奔驰在草原上,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和学习了一肚子的行军打仗的本领。可是一山难容二虎,慕容涉归去世之后,矛盾就显露了出来,经常产生摩擦并发生矛盾。

      一日,慕容廆正在召开部落会议,有下属来报,慕容吐谷浑的战马咬伤踢伤了他们的战马,慕容廆十分生气,派人找来了哥哥吐谷浑说:父亲既然分了家,你为什么赖着不走呢?你为什么纵容你的战马咬伤踢伤我的战马呢?慕容吐谷浑听了也十分地生气说:战马互相撕咬是牲畜之间的事情,你为什么要怪罪人呢?既然弟弟容不下我,我就走的远远的,一直走到你们看不见的地方去。

      慕容吐谷浑回到自己的地方后,很快就带领自己的全部人马,离开了世居的大棘(现在辽宁省义县西北一带),向西一路逐水草而去。慕容吐谷浑走后不久,慕容廆十分后悔,想起了自己因为权势而逼走了哥哥。小时候和哥哥打猎,孤狼的下场只有死路一条。不禁泪流满面,于是就派族中的长老长史七那楼请哥哥回来。

      长史七那楼找到慕容吐谷浑后请他回去,吐谷浑说:老父在世时,我曾当着老父的面卜了一卦,神灵指示,我兄弟日后分家必有福照,儿孙都会建立国家,我的国家在西方,弟弟的国家在东方,这是天意。长史七那楼一再坚持要吐谷浑回去,吐谷浑又说:如果你们能把我的战马向东赶回去,我就跟你们回去。史书记载,慕容吐谷浑是一位能文善武,博学多才,精通汉族《易经》占卜,还会一些巫术之类的奇人,他每次不出声都能把向东奔去的战马吆回来,长史七那楼连续向东赶了十几次战马,战马向东跑了一会就向西又跑了回来。长史七那楼就仰天长叹:天意啊!天意!

      慕容吐谷浑率领一千七百户人马,避开许多如狼似虎的少数民族政权,逐水草而缓慢迁移,经历千辛万苦,数年行程五六千里路,在大西北一个叫白兰的草木茂盛的地方定居了下来。(白兰一说在今兰州市阿干镇一带,一说在今青海省青海湖南部一带)

      慕容廆自哥哥慕容吐谷浑西迁后,经常想念哥哥,就写了一首《阿甘之歌》,经常歌唱,还教给宫廷之中的人和部下传唱,后来每逢举行盛典或出行,乐队都要演奏歌唱《阿甘之歌》,用以表达对哥哥慕容吐谷浑的深切怀念。慕容廆尤其到了晚年,十分想念哥哥,希望能再见哥哥一面,可是直到他死的那一天,也没有见到哥哥吐谷浑。据说,他死的时候,就是唱着《阿甘之歌》离去的。

后来,有慕容廆部落的人不远千里,来到兰州的阿甘,把《阿甘之歌》唱到了兰州、榆中、阿甘及青海等鲜卑族部落地区。

 

         阿甘镇地名源于一首鲜卑族歌                                                 石佛沟灵岩禅寺

 

据史料记载,慕容廆及他的后代在战国时燕国的旧地,建立了前燕。慕容吐谷浑及他的后代,在甘肃,青海一带建立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吐谷浑王国,盛极一时。

       公元385年至413年,鲜卑族的另一支首领乞伏国仁在榆中境内的苑川河中游一带建立了西秦国,统治天水到兰州,陇南到青海东部的1148县长达28年之久。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发展而来的国家,鲜卑民族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鲜卑慕容氏是鲜卑族的一员,也为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尤其对于甘肃青海一带的民族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甘肃,青海一带的土族,就是鲜卑慕容氏的后裔。

阿甘,过去是兰州地区境内古丝绸之路南线的交通要道。传说 ,明朝初期,有临洮的脚户(商人)冬天路过此地,休息时捡几块黑石头围城圈,烧柴烤火,后发现黑石头竟然能燃烧,火头更硬,温度更高,由此发现了煤炭,方圆几十里的人都到此地挖煤。

明洪武年间(1268年至1398年)官府开始开采阿甘的煤炭,随即制陶、冶铁、运输、铁器加工等行业也相继发展,商贸兴起。阿干发展成为远近驰名的集镇。

 

      阿甘镇地名源于一首鲜卑族歌
                                     兰阿铁路

 

解放后,阿甘煤矿开采加大,并修建了兰阿铁路和穿境而过的101省道公路,阿甘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口也快速增加,阿甘狭窄的街道,车流不断,人群熙攘,店铺林立,经济繁荣。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煤矿的枯竭,经济迅速衰落,人口锐减。为了当地改善环境和经济转型,阿甘地区已经找到了切入点,以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项目,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愿古老的阿甘,能够因地制宜,发挥自然环境优势,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步步走向新的繁荣。

 
                                                                        20201021日晚于兰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走过春秋
后一篇:秋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