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沧桑的南砖瓦窑

兰州有一处老地名,叫南砖瓦窑,位于兰州火车站东北一公里处。听名字,就知道它很古老,很沧桑。
南砖瓦窑地名,源于明代。
明惠宗建文元年(1399年),肃王朱楧率甘州(现张掖)中护卫移皋兰县(兰州),在现在的甘肃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建肃王府,并开始筑城,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被称为兰州的古城。在此之前,西固一直是包括现在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及榆中、皋兰的一部分在内的兰州广大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到此以后,西古(西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才逐渐向现在的城关区转移。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向城关区地区的转移,大量的移民也开始流入,又因筑城、建肃王府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居民居住区的扩大,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砖瓦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建筑材料。砖瓦的烧制业应运而生。

传说,由于兰州城的建筑需要大量的民工,外地的人不断涌入兰州,但也有不少的人陷入生活的窘地。其中来自会宁县的回民兄弟俩,会烧制砖瓦,于是带领一帮会宁老乡,在兰州城南五里处的河滩地箍窑烧制砖瓦,一时生意兴隆,砖瓦供不应求。后又有外地来的砖瓦匠也在此烧制砖瓦,此地成为了当时有名的砖瓦生产基地,为兰州城(包括民居)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又因位于兰州城南,故被称为“南砖瓦窑”,该地名被沿用了下来。

由于历史的原因,南砖瓦窑一直是回汉民族居民混住的一块区域。在这块拥挤的连一辆小轿车都无法进入的区域,还存在天水路车站(长途)、东站小学、南砖瓦窑清真寺三个单位。因为该区域紧邻兰州火车站、天水路车站(长途)、兰州汽车东站,有1、9、10、12、16、18、31、33、110、112、114、131、133路等公交车通过,交通便利,流动人口多,人口密度大,民居建筑拥挤,不断有人垒叠建房,民居参差不齐,致使该区域的城市配套设施滞后,环境差劣,破烂不堪,有时甚至连上厕所都成问题。每当秋季的大雨来袭、冬季的取暖火灾隐患以及季节性的灾害出现,都会让居民充满忧虑,让社区忧心忡忡。社区的干部、网格员,派出所的社区民警,无不对此提心吊胆。
历史的岁月在更替,居民换了一茬茬,但环境没有什么改变。多年来,一直是兰州“脏乱差”的代名词。这里,蕴藏了兰州市民太多的情感、辛酸、苦难和期盼。

2018年11月6日兰州市城关区人民政府在给网民答复关于南砖瓦窑拆迁问题时,是这样说的:
“尊敬的网友:
您好,您在人民网给市委李荣灿书记留言反映“南砖瓦窑拆迁”问题后,城关区政府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处理。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南砖瓦窑(八冶家园以西,兰州减速机厂以北,天水南路以东,定西南路以南)片区已列入城关区“十三五”棚户区改造计划,但片区内现有建筑密度大,住户多,原址还建压力大,以至于开发成本过高而带来巨大资金平衡压力,短期内难以改造完成,城关区将加大工作力度,尽快推进该片区改造。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

由此可以看出,几十年来倍受市民关注的具有“脏乱差”代名词的南砖瓦窑的拆迁,还需时年。

但愿南砖瓦窑区域能够被早日改造,使这块具有古老地名的老居民区,焕发生机,融入到现代文明的都市中来。

2020年7月29日晨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