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双店子地名的传说

(题图为薄荷花,华为手机拍摄于榆中三角城川缪王营)
榆中县双店子,是榆中县三角城乡的一个行政村,是一处古丝绸之路上的老地名,位于三角城川的东部,海拔1780米,年降雨量350毫米。国道西兰公路和省道白榆公路穿村而过,东邻接驾嘴村,南接缪王营村,西南及西面与化家营村、詹家营村接壤,北与许家台相连。距榆中县城6公里,榆中高铁站5公里,陇海铁路3公里。距省城兰州40公里,高速公路2公里。地势平坦,交通发达。历史上就是一个交通要道上的著名村镇。
榆中境内的古丝绸之路东来,下了车道岭,经过甘草店,清水驿,接驾嘴,就到了双店子,然后西行经麻家寺、定远镇绕道十里山到达兰州,或北行经夏官营、太平堡、金家崖、桑园子,绕道十里山到达兰州。
经过明朝初期大量的移民屯田(军屯和民屯),到明朝中期,榆中境内,特别是甘草店,清水驿、三角城川等地带,人口激增,大部分自然村庄已经形成,双店子处于交通枢纽位置。但过去道路不平,遇到雨雪天气,路面泥泞,在驿站之间,往往会有一些人开店设栈,给过往行人商贾提供食宿方便。
传说,到明朝后期,有两户早期到达双店子定居的人,一户开了旅店,供人食宿,一户开了车马店,供商贾的骡马厮厩,大大地为过往商人旅客提供了方便。此处这两家店,很有名气,外地人就将此处叫“双店子”,地名由此形成,被沿用传承了下来。这也就是“双店子”地名与当地“XX营”“XX村”“XX庄”等地名不同的原因。
据传说,榆中有一种著名的地方小吃,叫“猪油盒”,就是明朝时双店子开旅店的店家发明的。“猪油盒”食材简单,就地取材,随时加工,香酥可口。不但是招待贵客的上等佳肴,也是馈赠亲友的珍馐食品。其加工方法是:将上等的白面炒熟备用,将猪油少许在铁锅加热,将炒熟的白面放入油锅,炒拌三分钟许,加入适量的食盐、花椒粉、葱花,炒拌两分钟,以能捏成团为宜,出锅备用。用刚烧开的开水烫拌上等的白面,搓揉,以能擀成饼即可。然后,取能包成包子大小的烫面,擀成小碗口大小的饼状,包上适量的猪油炒面做陷,擀成0.5公分厚的薄饼,在铁锅内放入少许猪油加热,将薄饼放入铁锅内煎三至五分钟,翻过再煎三至五分钟,就可出锅享用了。按照锅的大小,一锅可煎5至8个“猪油盒”。当然,要送亲友,只要等“猪油盒”凉了,就可打包送亲友了。这种“猪油盒”食品,保质期较长,在常温下,十天半月都不变质,食用时,只需加热即可。
2019年6月24日下午于兰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