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农耕文化地名
标签:
文化 |
农耕文明, 是指由耕作土地的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集体单位、生产方式、住地建设、祭祀仪式、礼俗制度、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等内容的综合文化集合。是世界上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集成。农耕文明的重要表现为男耕女织,村镇聚合,规模小,分工简单,自给自足,为生活需要间或有简单的物物交换等。
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就是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
我国的农耕文明大致可分为北方和南方两部分,格局主要为南稻北栗形式。兰州属于北方。
早在二三十万前,就有先民在兰州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的遗迹、遗物遍布兰州地区。史学家认为,夏朝,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开始。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蒙恬斥逐匈奴”,始置榆中县。“以河为境,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开辟了兰州地区有地名记载的历史纪元。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地处西北内陆的黄土高原上,居黄河上游,山大沟深,沟壑纵横,地形结构复杂多样,黄河横穿境内,地域辽阔,气候多变,有半荒漠气候、高山气候、二阴气候、半干旱半荒漠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等,其中以半干旱半荒漠的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高山大河、荒滩荒漠、草地森林、黄土高原的荒山沟壑等多种地形并存,丰富的地理地貌环境,有利于多种形式的农耕文明发展。
兰州历史上处于边关地区,又是丝绸之路重镇,民族大融合的交汇乐土,长期有北方的匈奴、突厥、鲜卑、鞑靼、蒙古、满及吐蕃、西夏等游牧民族放牧,繁衍生息。古老的黄河、苑川河、雷坛河、庄浪河等河流孕育了兰州关辉灿烂的农耕文明。汉朝、唐朝、明朝的军耕、屯耕和元朝、明朝的大移民,加速扩大了兰州地区的农耕生产,丝绸之路更是促使了兰州农耕文明的繁荣昌盛,悠久传承。
传说,兰州地区农耕文明是一个叫爰剑的人开拓的。爰剑是羌人,秦厉公时(公元前476年— 442年),被秦国抓去,沦为奴隶。在秦国耕田种地,饲养牲畜,学会了农耕生产。后爰剑逃离秦国,历经千辛万苦,逃到了黄河上游的兰州黄河、湟水地区,做了羌族人的首领,教会了羌人耕田种地,饲养禽畜。于是,兰州及其以西地区逐渐由游牧文化向半牧半农文化和农耕文化发展。
还有传说,文成公主进藏和松赞干布成亲,路过兰州,曾在榆中的清水驿、麻家寺、兰州西固居住多日,带来了中原的农作物种子和生产工具,教当地人种植,并传播佛教。
兰州地区,农耕文明,是由畜牧向半畜半农、农耕逐渐由东向西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早在先秦时期民间流传的《击壤歌》有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就描述了当时人们击打土壤,歌颂太平盛世的农耕文明情景。
农耕文明,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有农业生产形式、生产工具、农作物种植、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等。
兰州地区,从明朝开始,就进入了农耕文明的全方位发展阶段,到现在遗留传承下来的以农作物、农具、水利设施等命名的古老地名,就是农耕文明历史的活化石,是农耕文明留下的文化符号。这些地名,内容丰富,形象鲜活,是农耕文明的文化宝藏。兰州绝大多数的地名,都来源于农耕文明,包括姓氏地名、人名地名、传说地名、城堡地名、数字地名、地形地名、动物地名、植物地名、方向地名、色调地名、季节地名等。
兰州地区农耕文明传承下来的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莜麦(玉麦)、荞麦、谷子、糜子、苞谷、高粱、水稻、豌豆、蚕豆、大豆(黄豆)、胡麻、油菜籽、芥末(大油菜籽)、洋芋、胡萝卜、茄莲(又称苤蓝、土苤)、葵花、番瓜、萝卜、韭菜、西瓜、葫芦等等。
农具有杈、木锨、碌碡、石磨、石碾、簸箕、筛子、补篮、背篼、箩筐、扁担、扫帚、耒、耜、耱、犁、铧、锹、榔头、连枷、锄头、锯子、斧头、镰刀、麻绳、纺车、风匣(风箱)、辘轳、水桶、水车、水挂子、手推车(独轮车)、马车、牛车、筏子等。
水利设施有:水渠、水窖、水井、涝坝、涝池、水坝、水库、提水工程等。下面是统计到的兰州地区以农作物、农具、水利设施等命名的地名。
以农作物命名的地名:(40处)
冬麦沟村 (榆中县新营乡)
冬麦沟村 (榆中县新营乡)
麦地沟村 (七里河区魏岭乡)
麦地湾村 (榆中县夏官营镇)
糜地沟村 (榆中县清水驿乡)
燕麦湾村 (榆中县清水驿乡)
韭菜沟村 (水登县坪城乡)
韭菜沟村 (永登县通远乡)
韭菜沟村 (永登县七山乡)
韭菜沟村 (榆中县贡井乡)
韭菜沟岭村 (榆中县贡井乡)
韭菜岔村 (榆中县梁坪乡)
韭菜坪村 (榆中县上花岔乡)
麦条岭山 (永登县七山乡 自然地理地名)
糜不老墩山 (皋兰县什川乡 自然地理地名)
萝卜沟山 (榆中县新营乡 自然地理地名)
糜地湾山 (榆中县园子岔乡 自然地理地名)
鹿谷子墩山 (榆中县青城镇 自然地理地名)
麦洞沟 (红古区 自然地理地名)
瓜地湾沟 (永登县苦水镇 自然地理地名)
胡麻沟 (永登县古山乡 自然地理地名)
大麦塘沟 (永登县古山乡 自然地理地名)
菜子沟 (永登县古山乡 自然地理地名)
麦茬子沟 (永登县通远乡 自然地理地名)
韭菜沟 (2个水登县七山乡 自然地理地名)
萌芦沟 (永登县七山乡 自然地理地名)
麦条岭沟 (水登县七山乡 自然地理地名)
荞麦麦岘子沟 (皋兰县石洞镇 自然地理地名)
谷地沟 (皋兰县黑石川乡 自然地理地名)
细葫芦沟 (皋兰县黑石川乡 自然地理地名)
黑糜子湾沟 (皋兰县黑石川乡 自然地理地名)
麦彬掌沟 (皋兰县黑石川乡 自然地理地名)
菜籽沟 (皋兰县西岔乡 自然地理地名)
糜地沟 (皋兰县水阜乡 自然地理地名)
麦山岔沟 (榆中县哈岘乡 自然地理地名)
韭菜坪沟 (榆中县上花岔乡 自然地理地名)
糜岔口沟 (榆中县青城镇 自然地理地名)
麦洞台坪 (红古区 自然地理地名)
以农具命名的地名(22处)
碌碡岔沟村 (榆中县上花岔乡)
碌碡湾村 (榆中县鲁家沟乡)
镰刀湾村 (榆中县兰山乡)
簸箕湾村 (榆中县城关镇)
簸箕湾村 (榆中县高崖镇)
簸箕湾村 (榆中县定远乡)
簸箕湾村 (榆中县夏官营镇)
箕湾村 ( 榆中县中连川乡)
簸箕掌村 (七里河区西果园乡)
簸箕掌 ( 西固区 自然地理地名)
大铧山 ( 榆中县龙泉乡 自然地理地名)
铧尖子山 ( 榆中县上庄乡 自然地理地名)
碾子沟 ( 永登县东山乡 自然地理地名)
扫帚沟 ( 水登县通远乡 自然地理地名)
打磨沟 ( 皋兰县什川镇 自然地理地名)
石梯子沟 ( 皋兰县黑石川乡 自然地理地名)
碌碡沟 ( 皋兰县忠和乡 自然地理地名)
青糜子岔沟 (檜中县高崖乡 自然地理地名)
荞麦岔沟 ( 榆中县来紫堡乡 自然地理地名)
簸箕湾梁 ( 永登县大有乡 自然地理地名)
水磨沟河 ( 七里河区 自然地理地名)
碾子沟 ( 永登县苦水镇 自然地理地名)
以水利设施命名的地名:(145处)
水车园 (城关区)
五泉街 ( 城关区)
井儿街 ( 城关区)
鱼池子 (城关区)
鱼儿沟 (城关区)
水挂庄 (安宁区)
上沟 (城关区)
下沟 (城关区)
大涝池村 (4 个河咀乡、永登县东山乡、永登县苦水乡、输中县梁坪乡)
九池泉村 ( 七里河区西果园镇)
小柳井池村 ( 榆中县梁坪乡)
马泉村 ( 西固区柳泉乡)
泉头村 ( 榆中县小康营乡)
泉滩村 ( 榆中县小康营乡)
泉沟村 ( 永登县大有乡)
泉坪村 ( 榆中县龙泉乡)
泉滩村 ( 榆中县连搭乡)
泉坡上村 ( 输中县高崖镇)
方家泉村 ( 榆中县来子堡乡)
龙泉村 ( 榆中县龙泉乡)
龙泉寺 ( 永登县龙泉寺镇)
井滩村 ( 水登县秦川乡)
井滩村 ( 永登县古山乡)
井滩村 ( 永登县大有乡)
井滩村 ( 皋兰县黑石川乡)
白涝池村 ( 永登县坪城乡)
打磨沟村 ( 兰县什川镇)
打磨沟村 ( 榆中县银山乡)
甘井沟村 ( 皋兰县忠和镇)
先泉屲村 ( 榆中县龙泉乡)
双龙泉村 ( 永登县古山乡)
四泉村 ( 永登县古山乡)
刘家井村 ( 水登县古山乡)
高家井村 ( 永登县清水乡)
柳泉村 ( 永登县柳泉乡)
泉儿沟村 ( 永登县民乐乡)
泉子屲村 ( 榆中县小康营乡)
泉子岔村 ( 榆中县龙泉乡)
泉子沟村 ( 七里河区花寨子乡)
泉子沟村 ( 永登县大同乡)
泉头村 ( 永登县西槽乡)
涝池村 ( 水登县通远乡)
涝池村 ( 永登县七山乡)
涝池村 ( 皋兰县水阜乡)
涝池村 ( 永登县红城乡)
涝池村 ( 永登县七山乡)
涝池沿村 ( 榆中县小康营乡)
涝池湾村 ( 永登县通远乡)
涝池湾坪村 (永登县通远乡)
涝池滩村 ( 永登县古城乡)
涝池滩村 ( 榆中县梁坪乡)
涝坝村 ( 永登县古山乡)
涝坝沟村 ( 皋兰县黑石川乡)
涝坝沿村 ( 榆中县甘草乡)
涝坝沿村 ( 榆中县甘草乡)
涝坝滩村 ( 榆中县韦营乡)
五泉山 ( 城关区 自然地理地名)
泉儿沟大梁山 ( 七里河区 自然地理地名)
宝泉山 ( 永登县坪城乡 自然地理地名)
太白泉山 ( 榆中县城关镇 自然地理地名)
龙泉寺山 ( 榆中县龙泉乡 自然地理地名)
泉湾山 ( 榆中县新营乡 自然地理地名)
麻燕并子山 (榆中县园子岔乡 自然地理地名)
涝池海 ( 城关区 自然地理地名)
马泉沟 ( 七里河区 自然地理地名)
井子沟 ( 西固区自 然地理地名)
马泉沟 ( 西固区 自然地理地名)
涝池沟 ( 红古区 自然地理地名)
大涝池沟 ( 红古区 自然地理地名)
涝坝沟 ( 红古区 自然地理地名)
矿泉子沟 ( 水登县大同乡 自然地理地名)
红涝池沟 ( 永登县大同乡 自然地理地名)
井井湾沟 ( 永登县大同乡 自然地理地名)
后泉矿沟 ( 水登县大同乡 自然地理地名)
涝池沟 ( 永登县东山乡 自然地理地名)
泉儿沟 ( 永登县东山乡 自然地理地名)
长涝池沟 ( 永登县东山乡 自然地理地名)
大涝池沟 ( 永登县东山乡 自然地理地名)
泉儿沟 ( 永登县红城乡 自然地理地名)
水泉沟 ( 永登县红城乡 自然地理地名)
涝池沟 (永登县苦水镇 自然地理地名)
下井儿沟 ( 永登县苦水镇 自然地理地名)
上井儿沟 ( 永登县苦水镇 自然地理地名)
小井沟 ( 永登县苦水镇 自然地理地名)
羊坝涝池北沟 (永登县西槽乡 自然地理地名)
井沟 ( 永登县西槽乡 自然地理地名)
井沟 ( 永登县古山乡 自然地理地名)
四眼井沙沟 (水登县古山乡 自然地理地名)
井槽子沟 ( 永登县古山乡 自然地理地名)
马莲泉沙沟 (永登县中堡乡 自然地理地名)
泉太沟 ( 永登县中堡乡 自然地理地名)
九个涝池沟 (水登县坪城乡 自然地理地名)
井湾沟 ( 永登县金咀乡 自然地理地名)
上井沟 ( 永登县武胜驿乡 自然地理地名
下井沟 ( 永登县武胜驿乡 自然地理地名)
泉儿湾沟 ( 水登县连城乡 自然地理地名)
涝池沟 ( 永登县连城乡 自然地理地名)
涝池沟 ( 永登县通远乡 自然地理地名)
泉儿湾沟 ( 永登县通远乡 自然地理地名)
井直沟 ( 永登县七山乡 自然地理地名)
四个井沟 ( 水登县七山乡 自然地理地名)
井湾沟 ( 永登县七山乡 自然地理地名)
涝坝沟 ( 永登县七山乡 自然地理地名)
泉儿沟 ( 永登县七山乡 自然地理地名)
井沟 ( 永登县七山乡 自然地理地名)
涝坝湾沟 ( 永登县七山乡 自然地理地名)
井子沟 ( 皋兰县石洞镇 自然地理地名)
大泉子沟 ( 皋兰县什用镇 自然地理地名)
涝坝沟 (2 个皋兰县黑石川乡 自然地理地名)
井沟 ( 皋兰县黑石川乡 自然地理地名)
上涝池沟 ( 皋兰县黑石川乡 自然地理地名)
井岔沟 ( 皋兰县黑石川乡 自然地理地名)
东井沟 ( 皋兰县黑石川乡 自然地理地名)
上井沟 ( 皋兰县黑石川乡 自然地理地名)
塌井沟 ( 皋兰县黑石川乡 自然地理地名)
白井子沟 ( 皋兰县黑石川乡 自然地理地名)
碾子沟 ( 皋兰县西岔乡 自然地理地名)
井沟 ( 皋兰县西岔乡 自然地理地名)
石涝池沟 ( 皋兰县水阜乡 自然地理地名)
泉子沟 ( 皋兰县中心乡 自然地理地名)
涝坝沟 ( 榆中县龙泉乡 自然地理地名)
水泉沟 ( 榆中县龙泉乡 自然地理地名)
罗泉湾沟 ( 榆中县上庄乡 自然地理地名)
万眼泉沟 ( 榆中县来紫堡乡 自然地理地名)
井子沟 ( 榆中县园子岔乡 自然地理地名)
井儿沟 ( 输中县园子岔乡 自然地理地名)
泉儿湾梁 ( 永登县通远乡 自然地理地名)
泉儿湾梁 ( 永登县通远乡 自然地理地名)
泉神庙泉 ( 西岗区 自然地理地名)
文家泉 ( 西岗区 自然地理地名)
大库沱泉 ( 西岗区 自然地理地名)
小库沱泉 ( 西岗区 自然地理地名)
郭家湾泉 ( 西岗区 自然地理地名)
泉头泉 ( 西岗区 自然地理地名)
大泉 ( 西岗区 自然地理地名)
药水泉 ( 西岗区 自然地理地名)
四范井泉 ( 红古区 自然地理地名)
腰泉湾泉 ( 永登县大同乡 自然地理地名)
马跑泉 ( 永登县树屏乡 自然地理地名)
泉头泉 ( 永登县树屏乡 自然地理地名)
头水泉 ( 永登县清水乡 自然地理地名)
东水泉 ( 永登县清水乡 自然地理地名)
浪坡泉 ( 永登县坪城乡 自然地理地名)
药水沟温泉 (永登县连城乡 自然地理地名)
倒栽子泉 ( 永登县连城乡 自然地理地名)
2019年3月14日

加载中…